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下行週期裏,這樣投資才能資産保值

  • 發佈時間:2016-01-22 06:33:17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于潔婧

  來去匆匆的熔斷機制並沒有給新年的股市帶來驚喜,相反,2016年開局至今A股已歷經了三次千股跌停,而人民幣匯率的劇烈波動也讓投資者對錢包“縮水”多了一分擔憂。談起2016年的投資市場,蔡雯直言“不太平”。

  作為江蘇銀行杭州分行財富團隊的投資顧問,蔡雯一方面需要維護財富中心高凈值客戶的資産管理,同時也參與到日常的市場研判以及後續行情走勢分析。

  蔡雯認為,2016年的經濟週期是進一步下滑的,有可能比2015年更差,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是需要非常謹慎的一年。“在經濟下行週期,無風險資産收益率在下降,建議客戶選擇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幣理財産品,”她告訴記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理財的關鍵不再是怎麼樣賺錢,而是怎麼保值。”

  適當配置美元資産和可回購金條是保值必備

  “我認為,2016年最值得配置的就是一年左右的人民幣理財以及美元理財。”蔡雯説。

  在人民幣貶值預期比較強烈的當下,配置部分美元理財的確是普通投資者可以考慮的投資方式。特別是像有留學、移民意向的投資者,他們有美元結算的需求,可以適當時機介入美元資産。

  “比如説,你在6.5買的美元,假設美元漲到7,這中間就有了0.5的差價,再加上美元理財産品1.6%-1.8%的半年收益率,算下來收益不會比人民幣理財低。”説完,蔡雯還是不忘提醒,“即便如此,投資者還是不要配置太多,因為買入賣出是存在價差的,去掉價差的收益才是實際收益。”

  而對於高凈值人群,則可以嘗試一些美元資産投資。“比如海外的FOF基金以及並購基金是可以考慮的,但機會與風險並存。在這些産品中,銀行自研類的産品會相對穩健,比如一些投資于海外優先股和債券的産品,以及掛鉤美元指數的結構性産品等。”蔡雯説,“而且QD會涉及一個回款的問題,基本上要7-10個工作日,客戶的資金才能回來。”

  除了美元,蔡雯認為,不論是為了避險,還是抗通脹,在上漲下跌的行情中都值得配置黃金。“作為真實貨幣,在極端情況下,黃金是比人民幣、美元都更有用的。建議投資者選擇可回購金條,一旦金價有大的漲幅,還可以賣回給銀行。”

  選擇“保本基金+基金定投”投資策略應對震蕩行情

  針對當下市場情況,蔡雯提出了“保本基金+基金定投”的投資策略。

  “保本”是蔡雯在採訪中反覆強調的前提,而保本基金讓投資者可以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取相對高的收益。“保本週期一般是兩年到三年,它既能達到為客戶保證本金的目的,也可以分享資本市場收益。”

  基金定投除了我們熟悉的按月定投外,也可以按周定投。蔡雯認為,在今年股票市場巨幅震蕩的行情下,可以選擇周投,而除了自動定投外,還可以加上手工投。

  “打個比方,無論市場行情如何,你的定投每個禮拜四都會扣款,遇到一週調整幅度較大,你可以選擇在跌的那一天手工再買入一部分基金定投進行補充。”蔡雯告訴記者。

  她認為,基金定投能規避整體市場下行時的持倉成本,通俗地説,會比只買了一筆基金的人更容易回本。另外,這也是一種強制儲蓄,用小錢來累計本金和收益。而從五到十年的長期數據來看,是會有驚喜的。“我做過一個模擬測算,如果從2008年9月到2015年6月,我按周定投一個基金,通過它不停滾大本金,增加份額,最後收益能達到320%,年化收益在60%左右,但這當然也與我選擇的時間週期比較好有關。”

  買保險是必備防禦資産 在香港買還需謹慎

  “其實,從整體形態和內容而言,保險才是更值得普通投資者配置的資産。”蔡雯認為投資者對保險的看法還是存在偏見,因為保險保的是未來,它不是即期的,但是實際上意外險、重疾險應當是每個小康家庭都必須配備的防禦性資産。

  蔡雯舉了個例子,如果是一名30歲左右的投資者,要達到30萬保額的話,一萬左右的保費就能買到。但是一般處於這個年齡的投資者,可能存在還貸款壓力,每月結余資金較少,抗風險能力是比較弱的。而保險帶來的保障可以為他在風險來臨的時候,提供一筆準備金。

  去年開始,到香港買保險以及境外買保險比較流行,但蔡雯提出了她的疑慮。“香港保費的確低,條件也更寬鬆,但涉及賠付和到期的資金回款,投資者就要謹慎。因為一般的保險合同內容都比較深,很難完全理解。一些投資者到香港拿了本通行證、開了個戶就買了份保險,但他可能不懂這份保險真正保障的內容是什麼。”如果在國內已經購買了比較全面的保險,可以考慮在香港再加一份;但如果在國內都沒保全,就去香港買,這樣做意義其實不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