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推進國際産能合作顯成效
- 發佈時間:2016-01-20 22:29:44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2015年,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業對外合作快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與此同時,關於中國輸出諸如鋼鐵等過剩産能的説法也屢屢見諸外媒報端。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月20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産能過剩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製造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並未鼓勵鋼鐵出口。
據沈丹陽介紹,為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2015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簡政放權,推動便利化。確立“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境外投資的管理模式,進一步釋放企業境外投資活力。二是推動出臺《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優惠貸款、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手段,重點支援先進製造業和優勢行業的對外投資合作。三是指導實施一批鐵路、公路、核電等重大境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四是加強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國別行業指引,落實政府間保障機制,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區、投資合作、投資保護、稅收等協議,加強安全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處置。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在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優勢産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約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80.2%。裝備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54.2%。同期,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額同比增長10%。此外,截至2015年底,中國企業正在推進的合作區共計75個,其中一半以上是與産能合作密切相關的加工製造類園區,建區企業累計投資70.5億美元;入區企業1209家;合作區累計總産值420.9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14.2億美元,帶動了紡織、服裝、輕工、家電等優勢傳統行業部分産能向境外轉移。
針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低價鋼鐵産品導致日美歐鋼鐵産業遭受打擊,為此,日美歐將督促中國解決鋼鐵産能過剩問題,沈丹陽表示,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各國有效需求不足或減少直接導致了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及其相關工業製成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是造成全球“過剩産能”的根本原因。産能過剩是經濟全球化過程當中各國製造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並未鼓勵鋼鐵出口。
沈丹陽強調,在困難面前,施行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無助於改善市場環境,只會對國際貿易秩序造成進一步衝擊。中國政府和業界始終高度重視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化解過剩産能的工作,經過努力,過去一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鼓勵各國産業間積極開展産能合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沈丹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