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 發佈時間:2016-01-20 05:52: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ARJ21副總設計師朱廣榮説,要把飛機結構安全看得跟自己生命一樣重要,要把飛機結構強度和經濟性完美結合在一起,這是“強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新支線飛機從上海飛抵四川成都,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進入市場運營,這標誌著國內航線終於有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而在11月2日,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製造中心內正式下線,標誌著我國的民用飛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那些夜以繼日攻堅克難的研發人員,ARJ21副總設計師、強度試驗負責人朱廣榮便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精益求精的“強度人”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部的辦公室墻上貼著這樣一行標語——強而有度,動靜相宜。朱廣榮説,身為“強度人”,一定要牢記三句話:飛機結構強度的安全是強度人的生命;強而有度,動靜相宜;細節決定成敗。
朱廣榮認為,作為一名“強度人”,一定要把飛機結構安全當成第一目標,要把結構安全看得跟自己生命一樣重要,強而有度則要把飛機結構強度和經濟性完美結合在一起,這是“強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幾十年職業生涯中經歷的無數次挫折磨難,讓朱廣榮對“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他説:“強度工作有點像幕後工作,光環是別人的,但失敗的責任和壓力是自己的。這個工作很有挑戰性,特別苦、特別累,需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和責任感。但既然選擇了強度,就決不能半途而廢,要注重細節、精益求精,永不放棄。”
1982年,朱廣榮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飛機係飛機結構強度專業。33年來,他將全部心血傾注在飛機結構強度上。2003年起,他先後擔任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強度室副主任、主任。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後,他又先後擔任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室主任、ARJ21-700飛機型號副總設計師,見證了ARJ21-700飛機型號研製的全過程。
試驗期間,作為ARJ21-700型號的副總設計師,朱廣榮不停奔波于上海和陜西閻良試驗基地之間,工作十分繁忙。每天,他都要仔細審批強度專業的所有報告,包括計算報告、分析報告、試驗報告等;每月,他要花半個月的時間趕赴閻良參加適航現場辦公會,處理強度專業技術攻關難題和一系列試驗問題。
攻堅克難的7個月
對於朱廣榮來説,2010年6月28日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 ARJ21-700飛機全機穩定俯仰情況極限載荷靜力試驗在閻良圓滿完成。在晚上的慶功酒宴上,朱廣榮和團隊成員酩酊大醉,壓在他們心裏7個月的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要知道,為能酣暢地飲下這杯酒,7個月來,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連他們自己都數不清楚。
靜力試驗是指飛機在實際飛行中,遭遇紊流、陣風或其他飛行緊急情況下進行大幅度機動時,會導致機翼承受的載荷要高於幾倍飛機的重量(簡稱過載)。這就需要在地面進行試驗,來驗證飛機的機體結構能否承受這麼大的載荷。只有通過這個試驗,飛機才能交付民航,用於航線運營,也就意味著飛機向商業化運營邁出了一大步。
2009年12月1日,ARJ21-700第一次靜力試驗在閻良試驗基地進行。此前的試驗一直很順利,大家都對此次試驗充滿期待。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的適航代表、中國商飛的眾多領導和眾多媒體記者雲集試驗現場。由於該項目是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影子審查項目,FAA的適航代表也在現場觀看。然而,在試驗中,當飛機載荷載入到87%時,機體産生了破壞,試驗失敗了。當時,在場的很多研發人員都流下了難過的眼淚。提及當時的感受,朱廣榮説:“那麼多人都看著我們試驗,失敗了感覺特別丟人,恨不得能有個地縫鑽進去。”
慶功宴被取消,朱廣榮把團隊帶到了閻良的一個小飯店。席間,朱廣榮端起一杯酒説:“這杯酒很苦,但這是我們自己釀的一杯苦酒,我們把它喝下去,然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場的團隊成員含淚把酒喝了下去,他們下定決心: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儘快弄清楚原因,解決問題,把對整個飛機研製進度的影響降到最低。
然而,問題的解決並不像喝下一杯酒那麼簡單,試驗失敗引發了輿論質疑,甚至有人説中國沒有能力生産自己的大飛機。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朱廣榮和同事們選擇了沉默,決心用行動證明自己。他們成立了攻關隊,在閻良安營紮寨,不查出問題絕不回家。為此,有人推遲了婚禮,有人離開了即將生産的妻子,有人帶著中藥在閻良一邊煎服一邊工作。
2010年6月28日,在首次試驗失敗後的第七個月,第二次靜力試驗再次進行。其間,大家心裏都很緊張,生怕再出問題,朱廣榮等負責人更是準備了責任認定書和辭職書。回憶起那時的感受,朱廣榮説:“過去的工作讓我們很有信心,但也真害怕再次出現問題,那會是對我們設計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全面否定,後果我不敢去想。”“97、98、99、100……”伴隨著現場報數,試驗成功了,現場沸騰了,7個月來縈繞在研發人員心中的苦悶一掃而光,他們終於用行動證明了自己。
帶出一支優秀團隊
在朱廣榮的帶領下,結構強度組克服了一次次困難挫折,成長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研發隊伍。通過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他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糾錯流程,為以後C919研製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們所展現出的優秀的解決問題能力,也再次贏得了中國民航局的信任,FAA更是在此後各個項目流程上,為結構強度組開綠燈,體現了他們對結構強度組的充分認可。
談及團隊成員的進步和成長,朱廣榮感觸頗深。他説:“研製初期,年輕隊員有問題就會找我討論研究。漸漸的,伴隨著ARJ21-700飛機研製進程的推進,隨著自身努力和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已經可以獨立處理技術問題。現在,他們都是把問題考慮得差不多了才找我探討,進步還是很明顯的。”現在的強度團隊已成為中國民用飛機結構強度技術專業的佼佼者,掌握了最全面的民機強度專業和適航驗證技術,是中國民機研製的寶貴財富。
繁忙的工作之餘,朱廣榮還著手梳理強度專業方面的問題,反覆研究適航條款,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階段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展望未來,朱廣榮信心滿懷:“完成強度專業的任務,我們的團隊一定不會‘晚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