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村資源“破三難、增價值”

  • 發佈時間:2016-01-19 21:30: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為了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各地都在加快建設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市場,使沉睡的資源“動”起來、“活”起來,為實現農村産權保值增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湖南和湖北的做法。

  本報記者楊娟

  1月11日,深冬的湖南,空氣中浸透著陣陣寒意。而在湖南省瀏陽市澄潭江鎮和家村,正忙著給葡萄冬剪的唐秀英心裏卻熱乎乎的。

  51歲的唐秀英是瀏陽市生勃有機果蔬農場的負責人,過去從事瀏陽最為紅火的煙花産業,2013年她與家人投身農業。在家庭農場成立之時,唐秀英與和家村村民達成口頭協議,流轉了近200畝土地,用於種植葡萄和蔬菜。

  葡萄3年才開始挂果,短期內完全靠蔬菜維持開銷。讓她更為擔心的是,通過口頭達成的協議萬一中途有農戶變卦,要收回自家的承包地怎麼辦?

  2015年10月10日,隨著湖南首家網際網路+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平臺在瀏陽市掛牌成立,唐秀英作為土地受讓方,立馬通過交易平臺,以每年500斤稻穀/畝的流轉價款,與70戶出讓土地的農戶簽訂了協議,流轉期限到2025年12月31日。

  土地流轉有了平臺支撐、政府護航、法律保障,唐秀英終於吃了一顆“定心丸”。“今年,我要放手大幹一場,初步計劃在葡萄樹下養鵝、養鴨,形成立體增收方式,最大程度讓流轉的土地增效。”見到記者,唐秀英信心滿滿地説。

  攻克交易難關

  政府無償牽線 農村資源輕鬆找“婆家”

  交易中心的成立,不僅讓唐秀英這樣的新農人放了心,也讓千家萬戶無力或者無心經營農村資源的農戶省了心。

  對於古港鎮新園村大屋組的羅正根來説,豐富的林地資源卻被“擱置”成了他心裏的一個“結”。1982年分林到戶時,他分到了33畝林地,但因為把重心放在生豬養殖上,羅正根這些年一直無力打理山上的油茶樹,林地基本上荒廢了。

  “荒了實在可惜,這幾年我不斷找人打聽林地的需求資訊。”羅正根説,最終還是因為資訊源有限,流轉價格太低,都沒談得攏。

  2015年9月,了解到正在籌建的農村資源流轉交易中心可以幫助林地“找婆家”,羅正根眼前一亮。

  經申請,2015年9月28日,瀏陽市林業部門主動到府服務。通過現場勘查、定界、測量,羅正根承包的林地被確定為33.4畝。隨即,他的林地出讓資訊就挂到了瀏陽市農村資源流轉交易網上。而與此同時,古港鎮古港社區燕窩村村民黃斌正在苦苦尋找林地出讓方,計劃進行經濟林開發以及林下經濟作物培植,雙方一拍即合。

  2015年10月10日,交易中心掛牌當日,羅正根與黃斌簽訂協議,成為交易中心的第一批交易簽約者。“按照均價500元/畝的價格流轉37年,這比自己私下流轉的價格高了近一倍。”羅正根説,交易平臺著實讓他省了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和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到交易中心諮詢、申請農村資源流轉事宜,截至2015年12月底,已有58宗交易在交易中心完成,流轉面積達9070余畝,涉及水田、旱土、水庫等農村資源。

  力解服務難事

  線上線下規範服務 交易更陽光

  瀏陽是農業大市,農業林業資源豐富,農業人口128萬人,耕地117萬畝。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土地流轉面積的持續擴大,農村資源流轉交易更頻繁。

  瀏陽市農村産權流轉交易中心負責人鐘弦告訴記者,此前農村資源流轉大多是出讓方和受讓方或口頭或簽訂簡單的協議直接交易,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交易過程不規範、價格不合理、交易雙方權責利不明確,甚至交易內容不合法的問題,導致雙方維權都很困難;二是由於缺乏監管,造成資源濫用、導致資源貶值,難以讓農村資源實現增值,最終有損農戶的利益,也不利於現代農業發展。

  “之所以産生這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歸咎於政府主動服務的缺位。而瀏陽市政府主動給自己‘找麻煩’、為農民‘解煩惱’,成立農村資源流轉交易中心既是職責使然,又是自我加壓。”湖南省深改辦一位負責人説,服務也是一種生産力,瀏陽農村資源因此增值。

  與往常農民需要花費大力氣“找婆家”和企業走村串戶“找廠地”不同,如今,瀏陽市農村資源流轉交易中心線上線下聯動、全程規範服務。記者打開“瀏陽農村資源流轉交易網”,瀏陽境內最新的耕地、林地、農業機械機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水面承包經營權六大類農村資源的交易資訊隨即跳了出來。供需雙方可以註冊成為會員,免費發佈各類農村資源資訊,網上進行意向交易。

  同時,瀏陽市政務中心還設立了兩個專門便民窗口,安排農業、林業、水務等部門開展工作。此外,瀏陽市32個鎮,均配備1名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專幹,主要負責“摸清家底”、核實並上報供需資訊。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為供需雙方免費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站式”服務即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前,交易中心為供需雙方提供資訊發佈網路平臺,政策諮詢、業務指導等;流轉交易時,交易中心為供需雙方組織推介、拍賣,提供交易鑒證;流轉交易後,辦理好權證變更手續。所謂免費,就是平臺的運作作為政府轉變職能、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經費由財政全額保障,交易的所有過程實行全免費服務。

  交易中心掛牌成立後,在免費發佈農村資源流轉交易供求資訊、積極引導農村資源健康有序流轉的同時,重點對農村資源流轉交易的規則、範圍、流程、流轉交易方式等進行了規範,並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湖南省相關政策,制定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合同規範文本,引導農村資源健康有序流轉。

  “在實際工作中,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交易雙方,都會按照合同範本簽訂流轉合同;對掛牌前已簽訂流轉交易合同,但存在流轉行為不合法(如超過承包期剩餘期限、擅自改變耕地農業用途等)和內容不全、責權利不明的,在維持原流轉交易合同付款方式、流轉價格等核心內容不變的前提下,參照合同範本,完善相關內容,並嚴格要求全體出讓方簽字到位。”交易平臺工作人員何德偉介紹。

  瀏陽市農業局局長黃永忠告訴記者,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平臺作為第三方,一方面通過公開資訊發佈,為更多的農村資源出、受讓方牽線搭橋,解決了流轉過程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規範流轉程式、合同內容,公開透明陽光運作,減少了因農村資源流轉交易引發的合同糾紛和社會矛盾;此外,還通過招標、拍賣等有序的競爭方式,能有效促進出讓方耕地、林地等經營權流轉價值提升,有利於實現農村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打破體系難題

  區域空間要拓寬 三級平臺要互通

  作為湖南首家農村資源流轉交易綜合平臺,瀏陽的探索仍面臨諸多考驗。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期限為例,由於農業生産週期長、投資見效慢,作為農村資源受讓方的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盼的是流轉期限越長越好,而出讓方則不然。

  2015年12月15日,瀏陽市宏秋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顯化與農戶簽訂協議,流轉了澄潭江鎮和家村的37畝荒地,用於種植青飼料發展養殖業,流轉時間為6年。

  “而我所期望的流轉時間是15年。”彭顯化坦承,他擔心6年後合同到期,續簽有困難,重新找地會很麻煩。

  “這樣的擔心可以理解。但如果簽訂15年,就超過了承包期的剩餘時間,是不合法的。我們作為中間方,必須要給他解釋清楚,同時要充分尊重土地出讓方農戶的意願和利益。所以,很多矛盾都需要我們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去理順協調,最大程度維護交易雙方的利益。這是對我們交易中心服務能力的考驗。”

  考驗的不只是流轉時間的協調,更多的是體系的健全。鐘弦説,目前,圍繞農村資源交易的體系建設,交易中心正經歷著三個方面的大考,一是如何拓展農村資源交易的品種和領域,更大程度地發揮平臺的綜合性效益;二是怎樣將服務輻射至湘贛邊城市,以進一步提升網際網路+農村資源的未來發展空間;三是如何加快形成覆蓋縣、鎮、村三級農村資源流轉交易網路,使三級平臺開展資訊互傳互通,建立便捷的農村産權登記查詢系統,提供集中交易、規範運作的交易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