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農民提供盤活要素的“陽光平臺”——北京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紀實

  • 發佈時間:2015-10-27 11:03: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200元、4240元、4260元……”最終,電子顯示屏上的報價定格在4320元。頃刻,響起了村民熱烈的鼓掌聲和歡笑聲。這一幕發生在3年前的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土城村黨員活動中心,村裏的一塊150畝的土地在這裡成功出讓,這是北京市首次通過第三方農村産權交易服務平臺電子競價的方式成功競價出讓的農村土地項目。自此,土地流轉靠村民在家坐等、靠腿跑的土辦法在北京宣告結束了。

  從2010年設立北京農交所第三方産權交易平臺到目前意見的出臺,5年裏,北京對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探索未曾停步:首個交易服務中心、首例土地經營權流轉、首筆農村集體資産交易……目前,北京的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並逐步形成了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符合北京農村實際和農村産權流轉交易特點的市場建設模式,為農民提供了一個産權交易的“陽光平臺”,同時也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産、緩解了農村融資困難,有力地推進了北京城鄉一體化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潮流下突出北京特色

  今年1月,北京農交所、天津農交所、河北省邱縣、灤平縣等縣級農村産權交易機構,共同簽署了京津冀農村産權交易市場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把京津冀三地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變成資訊聯動、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共同體。

  6月,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與河北省定州市政府就合作建設定州市農村産權交易中心達成合作意向,定州市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由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全程指導籌建定州市農村産權交易中心。

  如今,北京的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流,邁上了與津冀兩地合作的大舞臺,以其制度、人才、技術等領域中的優勢,引領三地共建農村産權交易市場。

  目前,除了海澱區,北京所有13個涉農區縣均設有農村産權流轉交易的分支機構,架構起了“市區一個平臺、區縣一個分支”的市、區(縣)兩級農村産權交易服務網點佈局。

  “政府出臺指導文件、主管單位審批監督、農交所組織交易,這是北京5年來在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探索出的建設模式和經驗。”北京市農委體改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維護農民權益,北京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堅持主管單位審批監督。在審批環節,首先要履行農村基層集體民主決策程式。

  “北京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已完全實現電子化、資訊化,農交所的産權交易過程審批系統已與北京市農村集體資産交易管理系統實現了無縫對接。”北京農交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北京市明確規定,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農業生産設施設備等農村産權品種須通過北京農交所交易平臺公開掛牌交易。記者進入北京市農交所的網站看到,掛牌項目一欄中的內容保持不斷更新。這裡集合了掛牌交易的京郊各個農村産權項目,隨意打開一個項目,其編號、名稱、類型、價格、掛牌時間、截止時間等詳細資訊一目了然。

  打造一個讓農民能看懂、可放心的“陽光交易平臺”

  農村的重大項目招投標、土地流轉等産權交易領域該用什麼樣的監管方式,才能使農村産權流轉交易更加公開透明、規範高效,讓村民看得明白、放得下心,也讓村幹部遠離腐敗的風險?

  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平臺的出現,成為破解這個難題的一個“利器”。

  不久前,平谷區山東莊鎮小北關村的兩個村級施工項目,“文化大院”和“北壩墻”迎來了招投標。這次招投標工作,該村專門成立了由鄉鎮幹部、經管系統幹部、村幹部和村民代表等多方人員組成的評標委員會,由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組織招投標,向7家符合招標條件的施工單位發出了《投標邀請書》,有4家單位參加了項目投標。經過評標委員會的最終評審,最終確定了2家單位承接兩項工程建設項目。

  “這次農交所組織招標的方式我們看得明白,過程也看得見,結果我們也相信,是個靠譜的辦法。”小北關村的村民紛紛表示。

  記者從北京農交所了解到,為打造農村産權流轉交易的“陽光平臺”,農戶承包地、村集體資産、林權等8大産權品種,從立項到掛牌招標,再到競價過程,一直到競價結果的全過程,村民都可在現場或網上平臺親自見證。

  近日,大興區龐各莊鎮張公垡村依託農交所的交易平臺組織了一場土地流轉競價出讓。在現場記者看到,競價者在競價前需進行分組抽籤,而後隨機分配到一個封閉獨立的房間和電腦,並隨機抽籤分配一名農交所的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現場,村民代表和村幹部圍聚一起,關注著電子螢幕上價格數字的跳動。

  “村裏土地所有流轉程式都在網上看得到,過程和結果一目了然,我們放心。”張公垡村一李姓村民告訴記者。

  既可盤活村集體資産又能破解農村融資困難

  開展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能否盤活村集體資産,拉動村子産業的轉型升級,從而在更深層面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

  北京給出的答案是能。據北京市農委統計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累計産權交易額已達16.16億元,累計成交項目281宗。可見,通過産權交易平臺的發現市場與發現價格的功能,北京大批量的農村土地、集體資産等“沉睡的資本”被激活和整合。

  近年來,一些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出現了融資難的燃眉之急,成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對此,北京在開展農村産權交易服務的同時,向産權交易上下游延伸服務,依託産權交易平臺的資源,聯合部分商業銀行在北京地區推出了“涉農主體貸款”融資服務。

  50多歲的老王是密雲縣一家玉米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近日,他手捧著《貸款發放通知書》,眉開眼笑地對記者説:“多虧了農交所,地活了,合作社也活了,都活了!”

  老王的玉米合作社租賃了近千畝土地,近來合作社發展遇到了資金瓶頸。他去銀行貸款,卻因為抵質押物只有租來的農用地而處處碰壁。“都説土地是寶貝,可手裏有上千畝土地,年産農作物超過百萬斤,咋就沒人願意借錢給我?”老王犯了愁。

  在一次辦理流轉土地業務時,老王偶然聽説市農村産權交易平臺可以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服務,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去了密雲縣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提交了貸款材料。沒想到一個星期後,老王就接到了農交所的電話,通知他去簽署貸款合同。

  “我半信半疑地去了才知道,在農交所的幫助下,合作社租賃土地的預期收益權也可以貸款融資了。”回想當時情景,老王十分激動。

  據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依託農村産權交易市場開展的涉農主體貸款服務已經基本成熟,圍繞農村産權交易開展投融資服務的工作思路已經得到市場的有效回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