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補齊創新短板請“為未來而投資”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姑妄之言

  歲末年初,湯森路透評選出《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日本入圍企業40家,美國35家,中國大陸則無一家企業入選,連2014一度入圍的華為今年也無緣榜單。

  經歷了“失去的20年”,日本企業何以能拔得頭籌?

  近年來常常見諸報端的是,日本正面臨著經濟衰退和創新能力喪失,一批日本強勢企業,如新力、松下、夏普等正褪去昔日的光環,在全球消費電子領域迅速衰退。“唱衰”論調的背後,如果以為日本企業真的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其實是一種錯覺——

  探看日企“大鱷們”的産業佈局:夏普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慧住宅,新力參股奧林巴斯開闢醫療電子領域,日立、東芝向智慧電網等領域轉型……近年來,日企在健康醫療、新能源及儲能、機器人等新興産業領域正逐漸佔據優勢:風靡一時的特斯拉電動汽車,電池就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三菱等在研發氫燃料電池,三菱電機還發明瞭可涂沫式電池;原來是馬達、發動機生産商的安川電機,現已成為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

  種種跡象表明,與其在傳統消費電子領域的頹勢相應的是,日企們的創新方向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並正努力提升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裏的話語權,而這種優勢終將會轉化為大眾消費市場的競爭力。

  較之“為未來而投資”的日企們,近年來,諸多熱衷於地産基建或者跨産業“大躍進”的中國企業也在進行投資。但這些投資,有多少真正流入了創新研發環節,卻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全球市場中,經濟實力的比拼,靠的從來不是産值,而是技術話語權和産業鏈掌控力。2015年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的評定標準就是一個縮影,它包括專利總量、專利授權成功率、專利組合的全球覆蓋率,以及基於引用的專利影響力等等。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産業轉型升級加快,在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下一輪發展中,企業創新能力的不足,正成為強化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短板”之一。

  要補齊這一“短板”,擴大有效供給,政府當做好頂層設計,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打造適合創新的軟環境,在生産要素自由流通的過程中實現體制與機制的銜接,這是産業和企業創新發力的基礎;對於企業而言,不論是産品創新迭代還是産業轉型升級,如果能理性地避開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紅海”,擴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藍海”,依靠技術和資本積累為未來而投資,轉型的陣痛才不會轉化為被湮沒的長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