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網路威脅 有望不再被動“打補丁”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俞陶然 記者王春)軟硬體設計中無意造成的漏洞和有意安插的後門對網路安全形成了潛在威脅,能否通過改變“遊戲規則”,為網路安全開闢一條新路徑?1月16—17日,擬態安全防禦原理驗證評估工作啟動暨理論技術報告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包括14位院士在內的眾多專家出席此次會議。

  記者從會上獲悉,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牽頭領導的聯合攻關團隊已研製出基於擬態安全防禦原理的路由/交換機和Web伺服器,有望改變我國網路安全的基本態勢。

  2013年9月,歷時七年研製成功的世界首臺擬態電腦原理樣機在上海正式對外發佈,並被兩院院士評為201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據悉,從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持續投入,支援鄔江興團隊開展原始創新。鄔江興介紹説,擬態計算和擬態安全源自一種動物——擬態章魚,它能通過扭曲肢體、改變顏色,模倣十幾種動物的外表和行為。受此啟發,鄔江興提出了研發擬態電腦的構想:計算結構動態可變,適應各種不同應用,以提高電腦效能。

  基於擬態計算研究取得的創新成果,鄔江興院士創造性地提出了可改變遊戲規則、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擬態安全防禦”思想,利用“動態性異構冗余空間”可以抵禦網路攻擊。根據擬態安全原理研發的系統,並不消除漏洞和後門,而是讓它們在動態性異構冗余空間中不斷變化,使駭客很難利用漏洞和後門實施攻擊。分析顯示,對擬態安全系統的有效攻擊,是“極小概率事件”。如波音777飛控系統裝有3個不同技術原理的冗余模組,以提高可靠性。這一新策略的確立,可為有效破解我國在資訊産業發展中長期面臨的安全威脅以及自主可控困局開闢新途徑。

  為進一步驗證擬態安全防禦理論的正確性、技術可行性和潛在的工程應用前景,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組建了國家級測評工作測試隊伍,將進行3至4個月的驗證評估,以便為“十三五”期間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扶持決策提供依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