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道不孤單 德不孤行

  • 發佈時間:2016-01-17 04:20: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道德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本。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裏,道德如同陽光、空氣、水,滋養著中華民族,讓炎黃子孫從漫漫長夜裏走向黎明、走向輝煌,在生死存亡之際獲得新生、永續發展。中華道德所獨具的堅硬內核,頑強基因,已深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脈裏。魯迅説:石在,火不會滅。同樣,只要道德在,無論經歷什麼樣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我們這個民族總能在困境中崛起,在危局中奮進。

  道德是國家之基。為政以德,以德治國,這是傳統中國治理的根基。以德治國,強基固本,乃是國家、民族長盛不衰,長治久安的良方。《管子·牧民》有曰:“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章炳麟説: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稍稍瀏覽我國古代朝代更替史就可知道,封建王朝沒落之際,莫不是禮崩樂壞,道德式微,統治者腐朽無德,官僚集團貪婪無度,人心渙散,民意背離。“重莫如國,棟莫如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撐,那就如房屋缺了棟樑,必定是墻傾垣頹,大廈將危。

  縱觀歷史,我們這個民族在每一個關鍵之處、每一個挫折時刻,都深深地刻著“道德”二字。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困之局,面臨著亡國滅種。尤其是抗日戰爭,這是民族歷史上的大悲壯、大苦難,也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覺醒、大掙扎、大振作。從政要到平民,從軍人到婦孺,無數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歷史洪流中,不屈不撓者大有之,以身殉國者大有之,埋頭苦幹實幹者大有之……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撐起風雨飄搖的舊中國。新中國成立後,雷鋒、焦裕祿等閃耀在新時代的道德星空圖上,他們是德之楷模,國之棟樑。

  古語説:人若無德,與禽獸何異。假如人類失去了道德,人類將走向自我毀滅。殷鑒不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種族滅絕,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都是血殷殷的教訓。是的,道德的星空也會滿布霧霾蒙塵,甚至遭遇狂風暴雨,從而減弱它的光芒。然而,無論怎樣,道德就在那裏,它總能刺破陰霾,在最關鍵的時候發出熠熠光彩。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社會在快速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必要的束縛被解構,一些必需的秩序被混亂,一些必然的準則被打破,不道德的聲音和行為塵囂泛起。但是,社會無論經歷怎樣的變遷,道德不應也始終不會失去它在人間的位置。

  人是社會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為人之本,處世之基。范曄在《後漢書·崔實列傳》裏説: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西方哲語亦云: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如同食物之於身體。兩者都不約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與修養比作精神的食糧。法律、刑法、準則等都是藥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藥來維持生命的,因而它們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今日之中國,欲民族復興,首在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這個“德”,不是假仁假義,不是作秀與點綴,不是“吃人”的虛偽的“道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理想追求,是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信仰,是“為天下之憂而憂,為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是“修齊治平”的道德實踐和人生磨礪。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劉成德,青年時代從軍,在怒海狂濤中救下14名戰友,雷鋒贈言稱他為“永遠學習的好榜樣”。多年以後,他轉業、退休,從不把過去的光環頂在頭上,而是數十年如一日,走雷鋒之路,行成德之道,不以善小而不為,在平凡中堅守,成了“學習雷鋒的好榜樣”,成了當代活雷鋒!而他從來認為這只是自己的本分,是為人的本性。道德沒有大小高下之別,只要抱有善念,不捨善行,人人皆可聖賢,人人皆可舜堯。

  道不孤單,德不孤行。

  道德的星空,長空無邊,星星無數,總有一顆感動您,總有一顆鼓舞您,總有一顆給您心靈的慰藉,總有一顆使您明凈,總有一顆給您力量。仰望道德的星空吧,星空不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