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鋼結構住宅應成發展方向

  • 發佈時間:2016-01-17 04:20: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6日,《經濟日報》頭版刊登了題為《既可發展綠色建築 又能化解鋼鐵過剩》的調查報告。文章提出,實行建築工業化,可以提高建設效率、提升建築品質、低碳節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化解鋼鐵産能過剩的一條有效思路,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進一步加強以鋼結構建築工業化為代表的建築工業化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鋼結構住宅,是城市可迴圈利用的建築結構。它不僅可回收、重復利用,減少建築垃圾的排放,還能推動住宅産業化發展,促進建築部品更新換代和上檔升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鋼結構綠色建築上存在較大落差。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用鋼量已佔到鋼産量的30%以上,鋼結構建築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40%以上。而在我國,鋼結構用鋼不到6%,且鋼結構建築面積在總建築面積中的比例不到5%。

  目前,我國建築結構主要是鋼筋混凝土和砌體結構,這是造成建築能耗大的主要原因。鋼筋混凝土和砌體結構的材料回收利用率低,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結構拆除後,産生大量建築垃圾,處理起來花費巨大。而鋼結構建築在全生命週期內可最大限度地儲備廢鋼資源,成為第二礦業,促進鋼鐵業的産能合理並實現迴圈經濟和節能環保;鋼結構建築抗震性能優良,可減小地震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也可儘快形成臨時避難場所,災後重建的費用也較低;還可工業化製作,施工週期短,建築工程的品質和工期有保障。

  我國充足的鋼鐵産量,為實現鋼結構建築工業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大規模推廣鋼結構建築,可以有效破解目前國內鋼鐵産能明顯過剩、建築企業經營陷入困頓的格局。但當前用鋼材品種優化吸收鋼鐵過剩産能,實際操作上困難不少,還需要政府、社會的協同。

  首先,政府應在政策上有所扶持,比如在産業互動合作的公共平臺建立上有所支撐,促進産業的成熟。其次,鋼結構民用建築的市場開拓,可優先聚焦于那些相對規整簡單的建築類型,如辦公、校舍、醫院等建築。在市場份額、社會影響力以及客戶接受度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後,再逐步聚焦到量大面廣的居住類建築上,最終實現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民用建築的最終目標。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袁壯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