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家蘇薇薇:推動嶺南名藥走出國門
- 發佈時間:2016-01-16 08:04: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藥學專家蘇薇薇首次創建化橘紅譜效學品質控制新模式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郭原毓
化橘紅是廣東道地藥材,早在明、清時期就被列為宮廷貢品,具有化痰止咳的神奇療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薇薇教授團隊歷經十五年潛心研究,首次創建了化橘紅譜效學品質控制新模式,令化橘紅這一土生土長的嶺南中藥有望列入《美國藥典》,進入國際市場。目前,蘇薇薇團隊以化橘紅中的有效成分研發出創新一類藥物S-07,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在蘇薇薇看來,做藥,樂在其中。
起步艱難
自製各種裝置
對化橘紅進行現代檢驗
走進位於中山大學測試大樓的廣州現代中藥品質研究開發中心,可以看到這裡裝備了一批國際水準的分析儀器,新藥研發的設施齊全。這個十多年前由蘇薇薇教授一手組建的研究中心,如今已獲新藥臨床批件3個(其中以化橘紅中有效成分研發出的創新藥物S-07為國家一類新藥),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6項。
2000年蘇薇薇調入中山大學,2002年組建了廣州現代中藥品質研究開發中心。對新藥研發工作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發達國家平均每個新藥研發週期至少10年左右,投入資金巨大,且伴隨著高風險和長期的焦灼,艱辛程度一言難盡,十年未必能“磨”出一藥的例子往往也並不少見。蘇薇薇自稱自己是幸運的,她選擇了嶺南特色中藥化橘紅進行研究,不僅出了科研果實,而且還可以指導化橘紅的種植,帶動山區農民致富。
化橘紅明清時就是止咳化痰的宮廷御用貢藥,長久以來,其功效、安全性是經過驗證的。但光是安全有效還不行,為什麼有效,到底哪些部分在發揮作用,該如何準確地給藥?這些都是現代科學亟待解答的問題。蘇薇薇團隊首次系統全面地對化橘紅的化學物質基礎、藥效物質基礎進行了研究。
前期研發中,由於實驗室設備不夠,很多裝置都是蘇薇薇團隊自己設計並動手製作的。想要科學客觀地證明化橘紅對咳嗽有效,在動物實驗階段就要模擬咳嗽症狀。“我們做了一個噴霧和吸入裝置,將刺激性氣體噴向實驗小鼠,囿于設備簡陋,噴氣量很難控制,導致剛開始實驗小鼠的死亡率很高。”
為了避免人工記錄遺漏小鼠的咳嗽次數,蘇薇薇團隊還設計了一個腹帶,讓實驗小鼠戴在身上。一旦小鼠咳嗽,腹帶産生振動,便會記錄在電腦上。這些“DIY儀器”現在看起來雖然簡陋,但在開始階段確實對研究助力匪淺。“如今,我們用的是國際上最好的裝置,所有實驗數據都能得到精確控制。相比起步階段的艱難,簡直是天差地別。”蘇薇薇説。
醫學突破
化橘紅有望列入《美國藥典》
蘇薇薇認為,化藥強調劑量上的精確,有據可依,而過去中藥都是參照化藥的辦法來,比方説,規定化橘紅中的某個成分要達到一定含量,只要超過了規定的標準,這個藥就算合格了。
由於中藥本身的複雜性,這種單一的標準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假藥氾濫。最典型的反例是用蘋果皮代替板藍根。因為板藍根所含的有效成分,蘋果皮裏也有,只要量達到要求,藥物檢測就可以合格。蘇薇薇説:“且不説這樣做藥會耽誤治病,這算不算真正的藥還説不準。也就是説,中藥的舊法定標準是有缺陷的。”
按傳統的制藥方法,一般會先把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再一個個進行分析、配置。但蘇薇薇認為這並不科學——首先,這些有效成分在整體藥物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其次,分離出來跟作為整體混合物兩種情況下,同種成分發揮的藥效也是不一樣的,各種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很難預測。而蘇薇薇採用的新方法,則是先把各部分的藥效確定下來,再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和組合,通過控制變數的方法,來確定每個成分如何達到最優搭配,這就是所謂的譜效學品質控制新模式。“這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不再只盯著單獨的成分分析,而更注重整體藥效。”蘇薇薇説。
在建立化橘紅品質控制標準後,蘇薇薇帶領團隊一鼓作氣,在“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下,根據化橘紅中有效成分,研發了中藥五類新藥紅珠膠囊、一類新藥S-07。
目前,蘇薇薇開創的譜效學品質控制新模式得到了國內外藥學專家的認可,並有力推動傳統中藥走出國門。在中、美兩國藥典委員會聯手合作下,化橘紅有望列入《美國藥典》,這將填補傳統中藥對接國際權威標準的空白。由於全球有140多個國家認可《美國藥典》,這意味著,化橘紅這一廣東“土生土長”的中藥材將真正撬開國際市場,為中醫藥國際化提供技術示範。
志存高遠
用科學之篩
篩出古人智慧精華
譜效學品質控制新模式理論上可以推廣應用到每一種中藥上,但實際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除了化橘紅,蘇薇薇團隊還研究過各種不同功效的中藥,其中以“口炎清”遇到的瓶頸讓她印象深刻。“口炎清”治療的是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口腔潰瘍,但首先,中醫裏所謂“陰虛火旺”的動物模型根本沒有,況且這個模型還要達到中西醫都認可的程度。
蘇薇薇解釋説,一般熬夜、睡眠不足導致的“陰虛”會有各種體現,如消瘦、萎靡不振、乏力、出汗或是情緒煩躁等。在動物實驗階段,一旦滿足了“煩躁”這個條件,小鼠就會變得難以控制,甚至連喂藥都困難。“當初團隊中的一位學生負責觀察小鼠反應,不敢動手抓煩躁狀態下的小鼠,怕被它會咬傷。”最後她設計了一個近似甲亢的模型來模擬“陰虛”條件,才順利完成後續研究。
雖然只用於治療口腔潰瘍這種小病痛,但蘇薇薇認為“口炎清”的研究並不比心血管藥物容易。“我們現在做的藥物大部分是心血管類,但心血管類藥物的指標非常清楚,而且是中西醫通用,光是模型的構建就比口腔潰瘍的簡單。”
隨著蘇薇薇的科研項目碩果紛呈,有很多制藥公司找到她,希望借由她的技術進一步提升産品的技術含量,儘管這一新技術的科學性已被證明,但她仍然有所取捨。“一定要實事求是,實驗結果出來了,不能報喜不報憂。”在蘇薇薇看來,藥無大小之分,但做藥要力求精準。
“我選擇做天然藥物,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證明古人的記載是對的。目前譜效學品質控制這種新模式是可以推廣的。古人的記載浩如煙海,對於天然藥物的認知有科學也有不科學之處,我們相當於利用科學的篩子,將古人智慧結晶中的精粹篩選出來,並加以精確的認定,最終造福人類。”蘇薇薇説。
認真生活
用科研態度學游泳
三個月學會四種泳姿
談及與制藥行業的深厚淵源,蘇薇薇十分感慨命運的神奇安排。她出身於醫學世家,父母皆是醫生,到了下一輩,一家人都選擇走上藥學之路,如今蘇薇薇的女兒在香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將來也會從事與醫藥有關的工作。“醫學偏實踐性,藥學偏實驗性,雖然有所不同,但兩代‘醫藥人’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自從女兒上大學後,蘇薇薇開始利用閒暇時間學游泳。“一開始我完全是‘旱鴨子’。”蘇薇薇笑説。她跟著一群小孩子一起上游泳班,還下載了很多游泳教學視頻自己琢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學會了四種泳姿,還在中山大學游泳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蘇薇薇認為,想要做成一件事,毅力是很重要的,自己是用了一種科研的態度來學游泳。“現在很多年輕人做研究時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也缺乏堅持,這樣不好,我是一個做事很有激情的人,認準的事就一定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