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年貨節:眾籌一張記憶裏的紅窗花
- 發佈時間:2016-01-16 03:33:28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裏年貨節:眾籌一張記憶裏的紅窗花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裏陸陸續續換了玻璃窗之後,范祚信再也看不見最愛的紅窗花了。儘管自己家裏還保留著村裏唯一一扇紙窗,可以貼自己鍾情了大半輩子、也剪了大半輩子的窗花,但孤單的一扇窗,畢竟還原不了“臘月家家貼窗花”的舊時熱鬧。
不過,讓古稀之年的范祚信欣慰的是,在自己居住的山東高密縣井溝鎮河南村之外,一場網上的“年貨節”和一個叫作“網路眾籌”的新鮮詞彙,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了解他引以為傲的剪紙手藝。
就像電影《一代宗師》裏説的,“留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范祚信最大的心願是:剪紙的氣脈不能斷。
為了這次年貨節,范祚信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傳統圖樣,有胖乎乎的福娃娃、活靈活現的猴子娶親……剪了大半輩子窗花,范祚信珍藏了70多個剪紙圖樣,但流傳到網上的只有20多個。剪紙這門手藝太老了,離娃娃們越來越遠。網際網路能讓剪紙重新紅火起來嗎?范祚信忐忑又憧憬。
范祚信所説的網上的年貨節,指的阿里巴巴年貨節。阿里巴巴年貨節由農村淘寶、淘寶、天貓、聚划算四大電商業務聯合舉辦,主題是“全球年貨、團圓盛宴”。年貨節充分考慮城鄉消費者在春節期間的需求,旨在為廣大消費者打造一個有真正年味的“節日”,嘗試掀起“洋貨下鄉、土貨進城”的熱潮。該活動於2016年1月14日開始預熱,1月17日臘八正式開售,延續到1月21日。其中,農村淘寶線上線下活動已于1月6日正式開展,持續到2月正月十五前後。
這場聲勢浩大的年貨節,不僅匯聚了上百家的中華老字號,“老字號×網際網路”的新玩法不斷,還推出了多場旨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眾籌活動。淘寶眾籌聯手文化部非遺司展開阿裏年貨節非遺合作,除了范祚信所代表的山東高密剪紙,河南開封朱仙鎮的木板年畫、山東的膠東大餑餑等傳統非遺技藝,都將通過“眾籌”這種網際網路新模式被網民所了解。
在這場非遺合作中,還有一個知名度極高的網紅小夥伴——故宮淘寶。憑藉對年輕用戶的了解和讓人拍案稱絕的創意設計理念,故宮淘寶在網上收穫了一大批“鐵桿粉”,成為傳統文化領域炙手可熱的新星。目前,故宮淘寶正計劃針對猴年主題,在阿裏年貨節非遺眾籌的合作中引入“大聖歸來”等廣受好評的IP,讓非遺老師傅的精湛技藝與時尚的設計對接。
有了這些合作者,范祚信的心願也許可以成真。
一位剪紙老師傅的遺憾
越到新年,范祚信越懷念那個家家戶戶貼窗花的年代。他還記得以前最高興的就是臘月二十八,那一天,忙了一年的莊戶人家家都得貼上鮮亮的窗花,讓日子“新鮮新鮮”。
膠東人都知道,高密縣井溝鎮有兩件了不起的手藝。一件是木製板,另一件是剪紙。而在剪紙領域,范祚信是當地公認的頭把交椅。
從六七歲開始,范祚信就開始跟著母親學剪紙,那時全村有一半人都會剪紙。高密剪紙的特色是疏密對比強烈,黑白灰分明,無論離多遠觀看,畫面都不會模糊,“花盆還是花盆,娃娃還是娃娃,猴還是猴”。
范祚信拿起一片片窗花向筆者演示:冬天的太陽透過窗戶紙毛絨絨地照進來,花盆裝飾線條細而疏朗,根根分明,這叫“白”;小娃娃的臉是紅彤彤圓滾滾,只鏤空了兩道月牙彎彎眼,這叫“黑”;小猴腦袋上是細細密密的鋸齒狀小毛毛碎邊,這叫“灰”。“灰”最是難剪,范祚信的手藝堪稱是全國一絕。
師從母親,范祚信十多歲就能自己設計花樣了:看見小兔在地裏吃草,他腦中迅速就能勾勒圖樣,腿該怎麼
蜷,耳朵該往哪邊翹,清清楚楚。在紙上畫下輪廓,剪刀尖戳進去,一邊剪一邊琢磨小兔身上應該裝飾銅錢紋還是元
寶紋,背上是開荷花好還是牡丹好,哪該黑、哪該白、哪該灰。腦子裏過完,手下一隻栩栩如生的剪紙兔就出來了。
抵住剪刀尖的那根手指最為敏感,范祚信甚至能通過皮膚感知使力的大小和勻稱程度。要剪“灰”的鋸齒狀毛毛部分了,他對著光源,閉起眼睛,全心用手感受剪刀的力度。嚓嚓嚓嚓嚓……剪刀左右搖擺,破紙的細小聲響連綿。聲音停了。范祚信將手中的紙輕輕一抖,鋸齒狀紙屑簌簌落下,“蹦”出一隻毛茸茸的小兔。
慢慢地,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有個小夥子會剪紙,手藝一等一的好。那時候,一到過年,村裏家家剪窗花,手藝還成的自己剪,手藝不行的就夾著一疊紅紙找范祚信幫忙。那種熱鬧至今令范祚信懷念,“很有意思,那時候生活雖然很苦,工作也很累,但是日子過得有味道啊。”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老范所在的村裏陸陸續續換了玻璃窗,窗花貼在玻璃上頭,屋裏炕頭一燒,玻璃就凝上水珠,把剪紙浸得軟塌塌,不好看。時間一長,大家也就不再去弄。到了臘月二十八,春聯貼上了,福字挂出來了,高密最有年頭的窗花卻沒了。
只有老范,還守著他的紙窗,年年依著習俗剪窗花,懷念著記憶中的味道。
“非遺眾籌”能讓記憶裏的窗花復活麼?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范祚信“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3年,作家馮驥才發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以范祚信為代表的高密剪紙成為第一批搶救項目。但是與這些榮譽,與憑藉剪紙手藝去過法國、日本的經歷相比,范祚信更在乎的是,剪紙的氣脈能不能延續。
名氣出去之後,很多人找到府來想學。范祚信從不
藏著掖著,只要人家想學,他就教。新學的人不用煤油燈熏樣子了,直接用電腦列印出來,比著剪。有靈氣的幾就能剪得像模像樣,真遇見笨的,手把手教幾個月也能出
師。在范祚信手底下,“沒有學不會的”。碰上大老遠過來的學生,他乾脆就讓人家住在家裏,跟他一塊兒吃高密白生生的大饅頭,自家種的香椿和蘿蔔。
但對於一門瀕臨滅絕的傳統手藝而言,有徒弟願意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高密縣井溝鎮河南村外面的那個世界,有多少人還記得剪紙,談論剪紙,喜歡剪紙。
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盛德曾經坦言,中國的非遺傳承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傳承人群的斷裂,非遺台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江韶瑩則表示,從台灣的經驗看,台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除了建構全方位的保存之外,還進一
步開拓了更多的觀眾群,年輕一代的傳承者,這些都是守
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乃至台灣文化的路徑。
拿網路用語來説,就是從“圍觀”到“參與”再到“傳承”的路徑。
范祚信感到遺憾的是,自己不會使用網際網路,如果知道怎麼上網,剪紙有機會更紅,“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他知道網際網路的能力很大,因此對阿裏年貨節發起的這次“網路眾籌”寄予厚望。
在過去一年裏,網際網路上開始流行一個新詞叫“網紅”,此次阿裏年貨節非遺眾籌的合作夥伴之一故宮淘寶,就是網友們熟知的文化“網紅”。過去“高大上”的傳統文化,因為使用年輕人喜愛的設計元素“賣萌”,並借助社交媒體推廣,故宮淘寶迅速在網上捕獲一大批鐵桿粉絲。
能不能在“非遺”推廣中複製故宮淘寶的成功經驗?阿裏年貨節“非遺眾籌”正在進行這樣的嘗試。據悉,故宮淘寶正計劃針對猴年主題,引入“大聖歸來”等廣受好評的IP,幫助范祚信等一批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與時尚的設計對接,吸引更多年輕網友圍觀,進而參與、傳承。
採訪中,淘寶眾籌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通過剪紙、窗花等一系列與年俗相關的傳統文化産品的“非遺眾籌”合作,希望讓年輕人體會到非遺傳人老工匠技藝的精妙之美,也讓傳統文化通過年輕人的參與,煥發出新的活力。
已經是臘月,2016農曆新年要來了。老范家的剪刀,又到了該磨的時候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