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跌跌不休,有人點讚有人愁

  • 發佈時間:2016-01-14 16:3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 紐約油價近日盤中跌破每桶30美元大關,再次攪動了國際原油市場。國際油價在去年下跌超過30%後,新年方始又下跌18%,處於十多年來的最低水準。由於壓制油價的力量仍然存在,供需難以平衡,低油價或將延續。

  作為經濟活動中一大重要因素,國際油價變動牽動各方利益神經。

  【多重因素壓低油價】

  目前原油市場面臨供過於求的嚴峻局面。歐佩克的原油産量約佔世界原油市場的三分之一。面對油價下跌,歐佩克沒有減産,而是要與非歐佩克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目前歐佩克的實際日均産量約為3150萬桶,處於多年高位。

  

  頁巖油革命令美國的原油産量大為增加。儘管目前原油價格已低於很多原油生産商的生産成本,大多數原油生産商仍在頂著虧損壓力繼續生産。

  在需求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油價下跌後,美國的原油需求依然未見起色。多方觀察認為,目前國際原油市場過剩供應量仍十分可觀。

  再有,隨著美聯儲啟動加息,美元持續走強,美元升值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投資吸引力。歐洲、亞洲的消費者需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原油,也導致石油的需求進一步縮小。另一方面,一些産油國的貨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意味著以美元計算的開採成本降低,從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油價。摩根士丹利近期的報告指出,供過於求令油價跌破每桶60美元,但從每桶55美元跌至每桶35美元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強。

  國際油價何處是底,目前還很難判斷。

  【新能源發展更多看政策】

  低油價會對新能源、再生能源産業的發展産生一定的抑製作用,但許多國家推動新能源發展更多考慮的是能源多元化、節能減排等因素,而非能源價格。

  

  國際能源署發佈的2015年中期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指出,在加強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支援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增長,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繼續普遍下降。即使在低油價的環境裏,一些強勁的政策推動者更多考慮的是能源多元化、當地的排污和低碳目標。一些主要國家,如中國和印度已經開始往這個方向進發。

  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引入新能源不是由於石油價格變動,而是出於節能減排和替代傳統能源的考慮。

  【産油國面臨挑戰】

  油價大幅下跌給産油國帶來了嚴峻考驗和挑戰,許多國家面臨財政赤字、貨幣貶值、債務危機等一系列問題。

  

  油價從每桶100多美元的高位大幅下挫至目前的每桶30美元附近,以石油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海灣産油國財政收入大幅縮水。近期沙特、阿聯酋和巴林等國紛紛提高燃油價格,以應對國際原油價格降低導致政府收入銳減的局面。

  作為原油出口大國,由於油價大幅下跌,沙特去年出現史上最高財政赤字980億美元,沙特政府不得不動用8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併發行200億美元債券以應對財政困難。

  俄羅斯是傳統的油氣出口大國,每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油氣出口收入。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嚴重制約了俄經濟發展。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指出,儘管現在俄羅斯財政赤字很小,但是一旦去掉油氣收入,非油氣赤字將達到一個非常危險的水準。去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産總值下跌3.8%,工業總産值下降3.3%,通貨膨脹率達到12.7%。

  奧地利《標準報》網站認為,對於委內瑞拉、伊朗、阿爾及利亞等國,油價要保持在每桶約140美元的水準才能實現預算平衡。即便對於國家財政基礎堅實的俄羅斯來説,要想不産生新債務,油價也必須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水準。

  【低油價利好原油消費國】

  對於原油消費國而言,油價下跌減少了原油的進口支出,並且有利於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給予央行更多的貨幣政策空間。

  

  中國經濟正在從出口和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油價下跌,給航空、航運等交通運輸行業帶來利好,也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對製造業而言,低油價是利好因素,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對企業減稅,有利於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有基金經理指出,對於中國的製造業企業,面對各種商品的價格波動增加,企業應該加強就商品價格做對衝,避免原材料波動帶來的損失。

  對於石油消費國來説,在世界經濟大環境仍然表現脆弱的情況下,目前的低油價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推動經濟復蘇和增長,而抓住機遇調整和優化結構並夯實經濟基礎則是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記者黃繼匯,編輯劉海燕、康逸,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