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要對症下藥

  • 發佈時間:2016-01-14 22:32:5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商務部研究院消費流通所副主任陳麗芬  責任編輯:羅伯特

  構建全國統一市場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提出,近年來,國務院也加強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但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可謂路漫漫,區域市場分割依然嚴重。迫切需要找出癥結,對症下藥,找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著力點。

  構建統一大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內統一大市場是指不同區域間的“經濟邊界”消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實現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構建統一大市場必須具備承載大市場的硬體設施以及制度保障,但是目前這兩個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一方面設施建設滯後,構建統一大市場的物質基礎薄弱。硬體設施建設滯後,市場空間結構呈破碎狀態,交易範圍受限,難以形成互聯互通的市場格局。交通運輸網路系統尚不完善。地方政府往往只關注轄區內商品的通達性而忽略地區間運輸線路的規劃和建設,地區間商品運輸不暢。維持生産生活持續穩定的跨區域、規模性的基礎型公益性流通設施供給不足。我國年成交額1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共5000多家,沒有一家是公益性市場。跨省區冷鏈大流通面臨“中繼”不力的局面,跨省區中繼性低溫冷藏物流中心在全國不超過5家。

  另一方面,地區封鎖,構建統一大市場的制度障礙仍然存在。在財政分權的治理模式以及“GDP錦標賽”的官員考核機制下,國內市場地區封鎖由來已久,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影響了要素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産業不能聯動,資源無法共用,公共服務不能對接,統一大市場建設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撐。保護手段多樣且隱蔽,如設置關卡控制外地産品數量、地方補貼本地産品或對外地産品設定歧視性價格、通過工商質檢設置技術壁壘等。保護內容繁多,既限制商品和服務貿易進入本地市場,也限制資本、人力和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食品、汽車、醫藥是受地方保護比較嚴重的三類行業。

  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幾點建議

  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是逐步發展的過程,其發展路徑應該是由地方市場發展到區域市場,在各個區域市場的基礎上層層擴張,相互輻射和滲透,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統一大市場。因此,推進符合産業特色和資源要素稟賦的區域市場體系建設是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前奏。構建區域共同市場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跨區域合作

  頂層設計市場化改革,取消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讓地方政府把發展思路和視野放在大區域甚至是全球範圍,從根本上避免地方保護主義,降低各地市場重復性、內耗式開發。

  一是建立超越地方管轄範圍的管理機構。機構由區域內各省、市共同組成,成為區域內議事決策、權威指導的磋商平臺。省市共同協商形成旨在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的基本制度框架,統一區域市場交易規則、佈局和規劃,縱深推進區域市場合作。

  二是營造無差異政策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審批程式,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審批和干預,構建不同區域行政服務的“綠色通道”,加強在招商引資政策、産業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批租政策等方面的協調性,加強政府間政策的互聯互通互用。

  三是成立市場專題合作工作小組。運用行政協議、編制規劃以及政府部門對話等方式,開展商貿、物流、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項目的專項合作,形成合作共識,開展具體工作。

  (二)推進區域資源共用

  統籌調度各類資源,優化配置生産要素,加速區域經濟、社會的融合。

  一是資訊資源共用。加強職能部門的資訊合作,定期公開發佈經濟數據,進行內部數據交換,提升資訊工作品質。建立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對區域開放。

  二是公共設施共用。共同投資、建設和管理重要交通樞紐,統一規劃和設計主幹線路。以區域為主體實行跨省區公共設施、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的招商引資,投融資和運營管理。

  三是資本要素共用。共建金融服務平臺,支援地方銀行互設分支機構,支援企業跨區開展融資活動等。

  四是人力資源共用。共同制定職業標準,加強技能人才職業資格鑒定互認。探索建立一體化的社會保險機制,統一區域內社會保障標準,實現社保隨參保者在區域內自由流動。

  (三)促進市場相互開放

  清理實行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破除貿易壁壘和行政壁壘,提升區域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

  一是建立農産品市場綠色通道。在區域內流通的農産品,實行同等待遇,免收過路費和進城費等。

  二是建立規範公平的品質標準、技術標準、合格評定體系以及監察處理機制。共同推進工商登記、食品藥品檢驗、品質標準等的互通互認。嚴禁阻礙、限制外地商品、服務和經營者進入本地市場的行為,例如重復檢驗、檢定、備案和認證等。

  三是改善市場主體準入環境。打破所有制限制,鼓勵各種不同所有制企業、不同經濟成分的經濟組織在區域內開展經濟合作、相互投資參股,發揮不同所有制之間的經濟優勢。

  (四)構建區域價值鏈

  強化産業分工協作和錯位發展,注重更大區域範圍的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精細化、網路化的區域空間發展單元和區域價值鏈。

  一是搭建企業合作平臺,實現從短期的項目合作模式逐步轉向以價值鏈為基礎的長期合作模式,構建功能清晰、分工明確、銜接緊密、優勢互補的産業分工體系。

  二是試點成立跨區域同業、行業協會,鼓勵各地行業協會歸口對接,積極引導和支援行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仲介機構發揮橋梁作用,開展合作交流和跟蹤服務等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