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印良品:“雪洞”背後的生意經

  • 發佈時間:2016-01-14 03:33:4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衛群

  墻壁,雪白的;桌椅,很簡單。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地,佈局似一間教室,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沒有自己單獨的辦公室,就坐在一排一座,面朝員工;員工則像學生坐在課桌前一樣,一排連著一排;另一位公司高管,坐在最末一排的靠窗座位。

  會客室裏,沒有沙發,沒有飲水機,只有一張雪白的桌子、兩兩面對的4把椅子。這裡的墻壁也是雪白,內嵌一塊磨砂白板,應該是用來開會時在上面寫寫畫畫或者放投影的吧。

  衝著去年12月初無印良品淮海755旗艦店開張時的人山人海,記者想到了去這家公司探營。而以上的場景正是記者在無印良品上海總部的辦公室看到的。記得《紅樓夢》裏,賈母來到薛寶釵閨房時説過那樣一句話:“薛姑娘也忒素凈了,房間佈置得如雪洞一般”。當時一直想像不出“雪洞”到底是什麼樣的,而來到無印良品,記者忽然感覺明白了什麼叫做“‘雪洞’一般的素凈”。

  素凈之於無印良品,是無意為之,還是另有深意?

  泡沫時代的逆行

  事實上,薛姑娘雖然身居“雪洞”,但她的情商在大觀園裏卻是數一數二的。同樣,無印良品能夠快速發展,也是與它創始之初就主張的價值觀——“極簡”、“中性”與“空無”有關,日本人將之稱為“簡約禪”。

  無印良品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泡沫”時代。山本直幸告訴記者,那時的日本,西方消費主義思潮(表現在對物質産品毫無必要的更新換代、大量佔有和消耗各種能源和資源,隨意拋棄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的産品)大行其道,對於來自歐洲奢侈品大牌的鮮艷色彩、複雜設計、炫目配件,日本消費者趨之若鶩,街頭的垃圾桶裏也扔滿了各種包裝垃圾。但無印良品的創立者——日本零售業巨頭西武集團創始人堤康次郎的兒子堤清二和他的好夥伴、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認為,要讓空氣、環境變得乾淨,並不單單是國家的責任,而是要讓每個公民來付諸行動。在這一理念下,他們創立了無印良品,其核心價值觀是:“樸素不會在奢華面前感到自卑,因為樸素所隱含的知性和感性,有它自豪的世界。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去過更具有美的意識的富裕生活。”

  1980年,堤清二在西友超市的食品服裝賣場中,將無印良品的商品陳列出來。同年,田中一光設計的宣傳海報“有理由的便宜”,夾在日本的新聞紙中,配送到了當時的人們的手中,這是MUJI的首次登場。“鮭魚的全身都是鮭魚”是1981年的海報,“過去日本的鮭魚罐頭去掉頭尾,只取中間最肥美的魚腹。無印良品的鮭魚罐頭則用一整條為原料,強調無浪費,利用最大化,這正是無印良品最初、也是迄今一直堅守的企業文化。”

  二十一世紀初,日本“不婚族”越來越多,坐著新幹線、打著“飛的”滿世界跑的單身商務人士也越來越多,無印良品又瞄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居住、一個人旅行的生活潮流,在設計上越發講究“一物多用”以及經久耐用。山本舉了個例子,比如一隻日式茶碗,既可以喝茶,又可以盛零食,還可以養魚,或用來種花;又如一款經典的壁挂式CD機,此款CD機的設計精華是在無論是誰,拉下拉繩,就如同讓風扇輸送出空氣一般,流淌出的是悅耳的音樂。

  無印良品日語之意是“沒有品牌的好産品”。

  所有的“有”是具體的,所有的“無”是抽象的,《什麼是無印良品》産品手冊中的官方注腳這樣寫道:“無印良品就如‘空的容器’,正因為其單純、空白,所以那裏才誕生了能夠容納所有人思想的終極的自由性。”創始人認為,無印良品就是“一面鏡子”,“讓人們看到更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在無印良品看來,這個“合理性”就是謙遜、低調、環保、天然、極簡,這些都是從抽象的“無”中生出來的具體的“有”。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進入衰退期,日本人開始反思過去的消費行為,無印良品“無”的理念一下子成為日本“現象級”的商業文化。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亞洲四小龍也開始反思,“無”的理念在南韓、中國香港也獲得了大量的“擁躉”,無印良品乘勢在這些地區大舉擴張。而這一段時期,以ZARA、H&M等為代表的“快時尚”也在歐美異軍突起,“時尚、潮流不等於奢侈、昂貴”的經營理念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事實上早在2005年,無印良品就已經進入上海南京西路,到2011年時,它在全國也不過38家門店。而去年年末無印良品的淮海中路旗艦店開張時卻是人氣爆棚,到2015年年末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已達160家門店,在上海有21家門店……這一“前期低速發展,後期驟然井噴”的發展態勢,是不是預示著中國消費群體也在更新理念,進入了以綠色消費為代表的“後消費主義”新時代呢?

  落在具象“有”上的“無”

  體現無印良品“無”字的,是它一件件商品的設計。

  關於産品設計和生産,無印良品制定出了“簡化包裝、檢查工序、選擇材料”的12字要求。它包含有“追求材料本來的顏色及樣式”,“産品包裝簡單,外觀清爽,僅貼有商標”,“將非常規尺寸樣式的産品也商品化,而非輕易捨棄”,“有效利用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原材料生産出優質商品”等具體做法。

  山本直幸舉了一些案例告訴記者,他們是如何依照這12個字來設計産品的。

  他脫下手錶説道,這是無印良品的一款經典産品設計“車站時鐘”,長方形的外觀,白底,從1-12的阿拉伯數字是黑色的。原來,這是日本每一座電車站的站臺鐘造型。這樣一款手錶戴在腕上,讓在外漂泊的人,感覺是把“家鄉”隨身帶上了。

  “‘讓産品物盡其用’,可以以‘可裁剪的毛巾’為例,”山本直幸説著拿出了一塊毛巾:“我們在毛巾上織出了一格一格的縱橫線,如果用舊用毛了,可以順著線把破舊的部分剪掉,剩餘部分可做擦手布、做地巾。”還有一種叫做“落棉抹布”的産品,因為生産過程中,難免有飛紗會掉在地上,業內稱這叫做“落棉”。無印良品為了不浪費,把這些落棉蒐集起來,重新紡線織布,生産出“落棉抹布”。

  再看簡化包裝,山本直幸説,無印良品的床品都沒有塑膠袋包裝,而是用十字線一扎;化粧水、護膚品等化粧品,也沒有説明書和包裝盒,説明書就貼在瓶子外頭。還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無印良品曾有一種塑膠筆桿、金屬筆夾的圓珠筆,不少顧客反映,日本垃圾分類收集政策是塑膠歸塑膠、金屬歸金屬,塑膠金屬筆讓人們無所適從。聽取了顧客意見後,從此,無印良品的筆就開始只採用一種材質了。

  還有些産品則在細節上匠心獨具:傘柄上有個小洞,可以用來穿繩子,有了它,主人就可以穿上記號牌,不會弄丟;腳面與腳跟呈90°垂直的襪子,而普通襪子腳面和腳跟之間是120°,無印良品的這種工藝更加符合人體力學;不扎脖子的高領毛衣,身體部分是羊毛材質,而高領部分是棉,這樣脖子就不“扎”了;還有可以“站”起來的吹風機和牙刷等。“合理的設計,可以讓顧客不至於買了件新東西而很快喜新厭舊。”山本直幸説道。

  用得順手的東西才會用得長久,這是“綠色消費”的源頭。

  “老物件”也是新寶貝

  在那個“雪洞”似的辦公室,一張長條凳吸引了記者視線,它不是在中國農村尋常可見的老物件嗎?山本直幸告訴記者,這是近年來無印良品致力的“Found MUJI”項目的一項嘗試。“FoundMUJI”顧名思義,重點在於“再發現”。比起“設計”,“再發現”是到全球各地“尋找出永遠的、不會過時的日常生活用品,進行少許改良後,以適當的價格重現在顧客面前。”

  在中國,“Found MUJI”項目相中的“老物件”有明代傢具及青白瓷食器食具。青白瓷起源於北宋,帶有淡淡青色釉彩風情的景德鎮青白瓷又被稱為“影青”。而明代傢具的“再發現”作品包括矮桌、椅子、長方桌、板凳等,無印良品給它們配上濃厚色彩的涂漆,讓現代人的家中也能擁有凜然的氛圍。

  “再發現”之後,還有個“再創造”的過程。“再創造”長條凳時,考慮到安全性,設計人員把四隻凳腳與凳面之間的角度放大,這樣條凳的穩定性就變得大了些。他們還做了一個測試,在條凳一頭放60公斤重的東西(比一個小孩還重的重量),不會翻倒。“中國的長條凳,也體現了一物多用,可以一個人坐,也可以坐兩三個人,還能當擱架,用於擺放書籍、花盆、雜物,甚至能用作登高取物的梯子”,山本直幸説道。

  記者向山本先生建議,上海有個“老物件”——湯婆子。它不用電,用下來的溫水還能再迴圈使用,何不也被“再發現”一下呢?沒想到這位日本經理人馬上用準確的普通話發出了“湯婆子”的音。他説,在無印良品的東京青山創始店、如今的Found MUJI概念店裏,有他們從亞洲和歐洲收集來的無品牌手工家居用品的展示,包括法國的搪瓷器皿、中國的碗架、印度的金屬器皿和泰國的小飾物等。“湯婆子等老物件,我們已經開發出來啦”。

  這些信號,應該對正在轉型途中苦苦掙扎的上海不少老字號企業有所啟發。在領先的商業競爭理念已經進入講故事、講情懷、講體驗的當下,再別去做某些“我棄人取”的傻事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