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6年中國結構性改革的難題

  • 發佈時間:2016-01-14 03:33:5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蒙 唐燁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表述釋放出了“十三五”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信號。

  昨天,由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上海市經濟學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16年第一次經濟學人上海圓桌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會議主題設定為“聚焦2016,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上海多位知名經濟學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復旦大學教授殷醒民

  用“移杠桿”解決債務問題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後,歐美等國都提出要‘去杠桿’,但最後都變成‘移杠桿’。”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殷醒民認為,要解決中國債務問題,也宜採取“移杠桿”的方式。

  要實現中國經濟的短期與長期增長,都需要調整産業結構、降低負債率,但如何調、如何降?他建議,可以通過“調産能”與“移杠桿”來實現。

  第一,對短期內沒有總需求支撐的産能,應該進行調整,但不是一刀切。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還遠遠沒有完成,製造業仍是中國經濟中堅力量;中國製造能力只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製造業效率還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第二,中國有巨大的移杠桿空間。中國的高杠桿率主要存在於非金融機構,包括一些國企、僵屍企業等,而政府和居民的杠桿率不高。一方面,居民杠桿率低、儲蓄率高,可以通過政策釋放紅利,讓居民敢於投資、敢於消費;另一方面,政府的杠桿率不高,可以通過加大杠桿,擴大負債的方式將非金融機構的杠桿轉移過來。

  殷醒民還指出,所謂結構性改革,主要包括減稅、調整勞動力市場結構等方面。減稅包括降低企業稅與下調個稅;調整勞動力市場結構包括增加已有勞動力的參與率,提高勞動力品質等。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對需求管理的補充。他認為,現在仍然要堅持需求管理,在其效率相對低的時候,通過供給側,對擴大總需求起到調整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英麗:

  “去杠桿”要兼顧多重目標

  “去杠桿,要注重多重目標相容與利益格局調整。去杠桿和去産能是一體兩面的同一過程,核心問題是誰為投資失敗買單。”上海交通大學安泰與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説。

  潘英麗指出,去杠桿目標包括防風險和調結構。另外,在去杠桿的過程中,還需要以提升增長潛力、促進可持續發展來實現穩增長目標,通過托底與惠民生來實現社會穩定目標。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經濟主體利益格局會發生很多變化:首先,企業方面,出資人將承擔虧損,高管面臨減薪去職,職工可能經歷分流安置和培訓再就業,銀行則要加大壞賬沖銷;其次,政府方面,中央與省兩級政府需要加大杠桿,地市、縣需要去杠桿、實現精簡機構。

  如何實現多重目標相容的去杠桿政策?她建議:第一,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制度變革。具體而言,可以通過省級政府發行10年期債券,議價收購庫存房産,置換農民宅基地為農業用地,從而為農民提供支付小量的福利分房,引入現代農業公司並提供稅收優惠,農地經營權實行長期出租,租金可以根據CPI調整。通過租金帶來的購買力,促進農村留守老人兒童集中居住在縣城;地方政府投入學校、醫院、文化等基礎設施。有購買力的人口集中,就會促進商業、個體經濟、小微企業經濟生態的構成。

  第二,推進社會托底與再就業工程。具體而言,由中央政府發行10年期國債,由央行購買;為去産能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勞動者提供分流安置、再就業再培訓項目的支援;發放實名虛擬教育券,作為專業技術培訓的政府採購,由失業人員或農民工自行選擇專業技能學習,促進教育培訓産業的繁榮與優勝劣汰。實行信貸資産證券化與債券轉股權,促進行業龍頭企業兼併收購。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陸銘

  供給側改革要有空間思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與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陸銘表示,當前中國主要經濟矛盾是債務問題。解決債務問題,第一個辦法是“降分子”,即硬性削減債務,但這會造成更嚴重衝擊,導致債務問題更為嚴重。第二種辦法是“增分母”,就是促進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增長,通過實體經濟一定的通脹,緩解債務危機。

  陸銘認為,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需要注重空間思維。當前的債務問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國有企業。比如從地區看,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舉債進行高標準的基礎設施投資,但沒有實體産業投資支撐,土地開發面積擴張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一些地方工業園區遍地開花,不符合工業集聚發展的經濟規律,使得投入産出沒有效率。

  從每人平均GDP角度看,一些産業人多、規模大,每人平均GDP反而高;而農業、旅遊、自然資源等産業,“靠天吃飯”,只有通過減少人,提高每人平均GDP,在集聚中才能達到平衡。

  陸銘表示,從增加有效供給的角度看,中國一定會有一些地方集聚人,在這些地區可以擴大供給,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從而促進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安居樂業。

  而民營企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實際上已經降低了負債率,減少了投資和擴張。而要提高有效供給,應當推動民營經濟投資和擴張。目前由於大量金融資源從正規金融機構流去影子銀行,民企在正規金融機構中融不到資金,非正規金融機構利率被推高,更加劇了實體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金融資源配置無效率使得“增分母”難度增大,因此應該著手處理金融資源錯配問題,去掉無效和低效的杠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