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四川隊”的強與弱
- 發佈時間:2016-01-12 05:29:37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9日晚,CCTV播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禮,壓軸出場的是“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研製團隊”,他們來自位於成都的中國電科29所。除了衛星的研製與發射,北斗與四川,還有更多的不解之緣。這些北斗産業鏈上相關的技術研發、産品生産經營、提供服務的企業與團隊,我們將之統稱為“北斗四川隊”。
□本報記者 張嵐
如果沒有導遊、不跟團,獨自去一個完全陌生而且語言不通的地方,這時你的手機裏哪一個APP是最重要的?或許所有人的答案都會是某某地圖。這種能夠為我們提供定位導向服務的軟體,要依託GPS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該系統,今天全球産業規模已達到驚人的5000億美元。我國從2000年左右開始研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去年3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標誌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作向全球拓展的啟動實施。第5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將於今年初發射。
除了發射地在西昌,四川與北斗衛星還有哪些緣分?北斗産業化應用,四川企業如何借力?
看研製
編織星網,四川團隊突破北斗系統最大技術難點
在過去,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導航功能的實現,需要衛星與地面基站的支援。美國的GPS系統就在各地建有大量的地面基站。但我國研製自主可控的全球導航系統遇到的現實難題是,在境外建站難度較大。這也就使放到境外的星群,無法通過衛星與地面的鏈路時時進行時間同步。
這個“攔路虎”的終結者,是一支來自四川的隊伍。
中國電科科技部副主任、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副總設計師陳錫明,在中國電科29所工作時,帶領著一批80後在2011年提出了一個全新方案:通過一種新的星間鏈路體制,讓星與星之間建立起穩定的連接,從而使幾十顆星編織起來的星網,成為一個整體。這樣一來,只要能保證其中任何一顆星和地面建立連接,就可以實現整個衛星網路的準確運作。從而突破了國境的限制,突破了北斗系統從區域走向全球的最大技術難點。
在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副總指揮、中國電科29所所長毛嘉藝看來,“星間鏈路”方案的提出非常重要,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工程實物驗證。
導航系統的核心在衛星,衛星系統的關鍵在載荷,其堪稱衛星的“大腦”。
以往是按分系統模式研製衛星,通常分為10個左右分系統。這種設計思路對於工程製造要求較低,但每增加一個分系統,就意味著衛星故障率大大提高。
要確保北斗衛星的穩定性和先進性,必須另辟蹊徑,按照“功能鏈”的設計理念,首次採取全國性開放式協同設計平臺,並率先在航太領域採用數字虛擬樣機協同設計手段,實現系統方案輔助設計、方案優化預先驗證、問題排查等。用“網際網路+製造”的思路來造衛星,研發時間縮短了一半,成本降低了數倍。
最終,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98%的部件都實現了國産化,核心關鍵器部件均為“中國造”。多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看應用
有比較優勢,與沿海相比産業配套有差距
造衛星的能力強,體現的是一家單位、一個區域的科研水準和實力,也關係到該區域相關産業水準。
來自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涉及北斗導航的企業有20多家,“北斗”衛星應用電子産業形成比較優勢,“北斗”終端産品市場佔有率達到40%。其中,中國電科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産有全球首款北斗衛星手錶;由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研製的低空空管系統,首次實現北斗短報文在飛行服務系統中的應用,在裝載北斗設備的飛機上,可通過安裝了專用軟體的智慧終端與地面塔臺進行短信通訊。
振芯科技去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47%,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20%。該公司完整産品鏈發展模式在國內獨一無二,特別是在北斗晶片設計上處於全國前列,是國內最大的北斗終端供應商之一。
但四川的北斗應用産業規模,在全國仍處於中等水準,與廣東等地有較大差距。
在四川九洲集團副總工程師周文勝看來,差距最大的在於電子模具、顯示等産業鏈配套上面。“市場情況都差不多,但我們測算過,在大眾産品方面,如果我們自己造,成本上根本沒有優勢。”此外,缺乏相應的應用標準和産品標準,各自生産各自的,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以配套為例,儘管目前還沒有我省北斗産業的配套率數據,但可以參考整個四川電子資訊産業的配套率,這個數字是20%左右。
根據《四川省資訊安全産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四川將建設中國航太西南地區衛星應用産業基地。利用中國航太在衛星研發製造及應用的天然優勢,大力發展“北斗”、高分遙感及衛星通信綜合衛星應用産業和特色終端産業,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衛星應用産業基地。在成都、資陽等地佈局衛星應用産業基地、園區。
看競爭
欠缺網際網路基因,更要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
最近有關北斗的消息裏,最熱的是一條獲獎新聞。
1月8日的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誕生了首個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北斗晶片成果,該成果能夠覆蓋“米級、亞米級、釐米級到毫米級”的定位精度,銷量突破200萬片。
一個産業領域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意味著其規模化應用步伐的提速。
端倪早就出現:過去的兩年間,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共同出資20億元,設立千尋位置網路有限公司;騰訊11.73億元投資四維圖新;小米以8400萬元入股凱立德……
當BAT也開始關注室內室外導航的時候,國內不少企業才開始認識到一個簡單的位置服務可以産生多少價值。舉例來講,原本集中在測繪領域的高精度應用,開始向駕考、形變監測、精準農業、機械設備等領域拓展。僅在駕考駕培方面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6億元。這也讓四川的老牌“北斗”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對自己重新定位。“只專心幹好自己最擅長的。”周文勝認為,網際網路+北斗,是當前和未來北斗應用的最顯著特徵,但很遺憾,大部分的四川北斗導航企業多有軍工背景,欠缺網際網路基因。他的建議,是將方向著重瞄準行業應用,比如旅遊、交通、應急等方面。
這也是四川推廣北斗系統應用示範的優勢所在。沿海地區首先在漁業等行業示範,四川的北斗應用主要集中在山地重大災害預警、森林防火、數字旅遊綜合應用等方面。
公眾首次認識北斗,便是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瞬間成了資訊孤島,常規通訊手段失靈,救援隊利用北斗終端的短報文功能實現了定位與聯絡。
也有企業選擇了整合自身優勢,向網際網路靠攏。振芯科技投資8000萬元,在成都高新區成立衛星網際網路全資子公司,鎖定網際網路綜合應用,將建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綜合服務雲平臺,打造智慧生活、智慧教育、跨境物流、電子商務等應用系統,在3-5年內爭取達到億級用戶的服務能力。
北斗産業是未來國內少有的高速發展行業之一
從軍民融合之路 走向更廣闊世界
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産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在北斗導航走向全球的元年2015年,北斗産業産值有望超過2000億元。由於北斗導航在精度與性能上的後發優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將成為未來國內少有的高速發展行業之一。
對於四川,這是一個軍民融合行業的大眾應用路徑。既要把握機遇,更要創新思路。
從GPS導航系統的起源來看,這個系統源自1958年的一個美國軍方項目,目的是讓五角大樓知道軍艦在茫茫大海中的具體位置。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完成了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部署。
項目耗資巨大,而我們今天使用的GPS服務卻是免費的。“羊毛出在豬身上”,不收費服務同樣可以興起一個新的産業。
如果沒有應用,並不能直接形成商業模式。即使GPS不免費,根據其設計與製造的原理也是收不到錢的——衛星只管發信號,並不知道接收信號的“客戶”是誰。其開放給軍用、民用領域的精度顯然是不一樣的。從軍用技術和基礎研究裏“分一杯羹”到民用,可能會引發核爆炸般的效應。今天改變全世界的網際網路,就是因為當初要解決高能物理研究過程大量分佈計算問題而誕生的。
從我省目前推動軍民融合的思路上來看,主要從成果轉化、産業培育、人才、服務這些方面在著力。但一項技術要想成為真正影響大眾的應用,必然要接受市場的不斷檢驗與測試,不斷收到反饋和進行修正。那麼是否可以轉換思路,把北斗産業中適合民用的部分充分推向市場,成為炙手可熱的大眾應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