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 人民幣匯率形成不是盯住美元

  • 發佈時間:2016-01-12 03:31:3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京報訊 (記者趙毅波 陳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有媒體報道稱,部分地區出現蜂擁排隊購匯的情況。1月11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市區多家銀行發現,並未存在蜂擁換匯現象,但也有銀行工作人員稱,最近換匯、諮詢的人增多。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經不是盯住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不會是單方向的。

  人民幣匯率一年貶值超6%

  新京報記者昨日走訪了工行、建行、招行等多家銀行,大都告訴記者,近期並未發生蜂擁購匯現象。不過,也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近期換匯、諮詢外匯業務的人增多了。

  “以前每天換多少美元並不會注意,這一週以來,每天兩車美元都不夠。你看那邊,還有人在等人來存美元。”昨日,位於雅寶路一家國有銀行營業廳的一位負責換匯業務的工作人員説。

  近期,人民幣貶值加速,相比201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6.119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2015年12月31日報6.4936,一年降幅高達約6.12%。

  在此背景下,有媒體報道稱,居民向銀行提前換取外匯的現象密集發生。

  昨日,一位前往銀行兌換美元的中年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女兒在美國留學,今年是最後一年了,她説最近美鈔升值,讓我趕緊把生活費換出來,要不然經濟壓力還要更大。”

  多數人為旅遊、留學打算

  上述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一週以來美元升值了20個點,導致來兌換美元現金的人明顯增多。這部分人群中,有不少跟風的,但很大一部分人是為以後的使用如旅遊、留學做打算。

  昨日,一位國有大行在京營業部理財經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期外匯業務諮詢確實有增多,但目前的情況是,一般老百姓都選擇外幣,主要是美元存款,這個不需要前來營業廳,一般網銀就能辦理。

  外管局1月9日表示,個人外匯業務系統今年上線以來運作平穩,京滬深等個人外匯業務活躍地區,未現網銀“塞車”,對確保個人合規用匯足額供應提供了有力支援。不過,對於非正常購匯需求,外管局仍然保持警惕。未來分拆結售匯(俗稱“螞蟻搬家式購匯”)將被納入關注名單。

  ■ 相關新聞

  “人民幣兌美元雙向波動將加大”

  1月11日晚,央行官網發佈文章稱,近期,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較快,引起了許多市場人士的關注。就市場關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問題,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了媒體採訪,馬駿表示,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經不是盯住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不會是單方向的。

  馬駿稱,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經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動。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即保持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定,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主基調。實施這種形成機制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的穩定性將增強,而人民幣兌美元的雙向波動將會加大。

  數據顯示,自“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下降5%,上周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下跌1.53%,更創下匯改以來單周最大跌幅。有市場人士猜測認為,央行正在通過人民幣中間價給出匯率“底線”。

  馬駿提到,有些市場人士通過觀察兩日中間價的變化來判斷央行的意圖,這是一種誤解。中間價是做市商在前一日收盤價基礎上參考一籃子匯率變化等因素報價形成,因此市場人士應當主要看中間價與收盤價的價差和籃子匯率變化的關係。

  另外,對於“為什麼盯住美元和完全自由浮動不適合國情”的問題,馬駿分析,人民幣匯率之所以不應該盯住美元,主要是因為盯住單個貨幣會導致對整個國家外貿競爭力的大幅波動,加劇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也會導致更多的套利活動。

  對於有人擔心,如果匯率盯住了一籃子,是否會失去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會導致更多的套利?馬駿稱,在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中,會明顯強化一籃子貨幣的參考作用,但不會嚴格盯住一籃子。不必擔心由此導致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和套利風險。

  新京報記者 陳楊

  ■ 觀點

  新華社、人民日報發文:多數人不必大量換美元

  新京報訊 (記者劉素宏)對於媒體報道的“換匯潮”,新華社、《人民日報》分別在1月10日、11日發文稱,多數投資者不必大量換美元。

  進入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並未剎車。在美聯儲加息美元持續走強的預期下,換匯似乎成了普通百姓應對本幣貶值的首選。

  1月11日,《人民日報》發文稱,銀率網分析師建議投資者適當配置一部分美元資産,或投資一部分中短期的美元理財産品,但不能盲目大量兌換美元。

  該文針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建議。對於那些未來有出國留學、旅遊、消費等計劃的人群來説,人民幣匯率下跌,使出境成本有所上升,如果擔心美元持續升值,可早作準備,及早進行兌換。但對本身金融資産不多的家庭來説,沒有必要因為擔心美元升值而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這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資産流動性障礙。

  就在《人民日報》刊發上述文章的前一天,新華社也發文稱絕大多數家庭沒有換美元必要。

  有投資者在人民幣兌美元下跌之時去兌換美元,並假設人民幣兌美元2016年再貶值5%,總體收入就能達到6.2%,比目前銀行收益不到4.5%的人民幣理財産品划算。

  新華社文章援引專家觀點稱,人民幣匯率並不具備大幅下跌的空間,更重要的是人民幣投資組合收益率會大大超過可能的貶值幅度。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説,如果最終只能選擇美元定存甚至外幣現鈔,就並不合算。

  ■ 相關

  美元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上升

  目前,除了實際需要之外,國內一般居民在外幣方面的投資渠道主要是外幣存款和外幣理財。

  不過,多位銀行理財經理均表示,不建議在沒有實際需要的情況下進行外幣存款,因為美元的利率還是遠遠不如國內。新京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家銀行發現,美元存款利率遠低於國內,以招行為例,當前一年期和二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僅為0.7%。

  雖然美元存款利率沒有太大優勢,但是美元理財産品收益率有了抬頭的趨勢。根據銀率網發佈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9月份以來,美元理財産品的月度平均預期收益率呈小幅走高趨勢,由9月份的1.42%上升至12月份的1.65%,而2015年美元理財産品的月度最高平均預期收益率是1.98%。

  一位打算購買美元理財産品的投資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雖然美元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低,如果買一年期理財産品拿到1.15%的利息,到明年人民幣再貶值5%,那麼就能獲得6.15%的收益,比人民幣理財産品收益率更高。

  但在銀行理財經理看來,這個演算法卻未必能夠成真。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告訴新京報記者,美元理財對於有美元需求的人來説更加理想,因為相較美元定存,美元理財産品的收益更高,但對於沒有美元使用需求的人群來説,由於美元理財産品是一種風險收益類産品,一旦匯率發生波動,有可能會導致損失。

  新京報記者 陳楊 趙毅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