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未停止的“糾纏”

  • 發佈時間:2016-01-09 02: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懈地與量子糾纏,潘建偉團隊于1月8日以“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研究成果,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1年,潘建偉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實驗室。一路走來,他和團隊一起在量子資訊領域取得了多次重大突破,先後六次獲得英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突破等榮譽。

  科技進入20世紀,隨著計算能力提高,難題來了:曾經堅不可摧的密碼在竊聽與駭客攻擊下面臨越來越大的隱患。

  “突破資訊安全的瓶頸對於保護公民和國家機密資源至關重要。”潘建偉把目光投向了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目前被嚴格證明的最安全通信方式,但其實現難度超乎想像。經過多年努力,2007年,潘建偉團隊利用誘騙態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安全通信距離超過100公里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開啟了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大門。

  但新問題又隨之而來。城市中光纖資源豐富,利用光纖來實現量子通信固然是最有效的途徑。但光纖有不可避免的損耗,隨著距離增加,光子幾乎全部被吸收。這意味著僅靠光纖,量子通信只能停留在短距離應用上。

  潘建偉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在發展光纖量子通信技術的同時,開展自由空間中的量子通信研究。2005年,潘建偉團隊發表了題為“13公里自由空間糾纏光子分發:朝向基於人造衛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論文,證明當糾纏光子分發經過相當於整個豎直大氣層後,其糾纏特性仍能保持,向世人宣告通過衛星實現全球化量子通信成為可能。此後,他們的一系列突破,為最終實現星地量子通信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國家發改委支援下,項目組開始籌建“京滬幹線”,預計2016年底建成連接北京和上海的千公里級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路;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2016年發射,以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未來的量子通信,在原理上完全保密,不能被竊聽,將在國防、政務、金融等領域會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對糾纏態的研究,可為將來高速度的量子電腦打下基礎。“求解一個包含1024個變數的方程組,利用目前最快的天河2號超級電腦要100年,而利用工作頻率比天河2號還要慢一萬倍的量子電腦,只要0.01秒。”潘建偉説。

  在潘建偉團隊組建之初,國際上對多光子糾纏實驗製備和操縱幾乎空白。為了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潘建偉項目組與之糾纏了近十年。2003年,團隊終於實現四光子糾纏態,此後一直保持著糾纏光子數目的世界紀錄。團隊基於多光子糾纏操縱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紹爾演算法、拓撲量子糾錯、快速求解線性方程組演算法、量子機器學習等幾乎所有重要量子演算法的驗證。在未來10到15年,在某些特定問題處理方面將具備超越目前最快的超級電腦的能力。

  與量子的糾纏,是一場接力長跑。“要讓實驗室成為百年老店,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才。”在潘建偉回國之初,國內量子資訊領域人才儲備極為薄弱。他一面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後,一面選派學生到國際先進小組學習,實現人才和技術的積累和儲備。

  如今,以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等為代表的青年學者組成了強大的研究團隊。英國《自然》雜誌指出:“這標誌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崛起,從十年前不起眼的國家發展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

  潘建偉下一步的科研路線:“要通過量子通信研究,實現天地一體的全球範圍量子通信網路;通過量子計算研究,實現大數據時代資訊的有效挖掘,揭示高溫超導、高效人工固氮等複雜物理體系的規律;通過量子精密測量研究,實現新一代自主導航、醫學檢驗、引力波探測。”

  他與量子的糾纏仍在繼續。

  (科技日報上海1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