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發佈時間:2016-01-08 20:5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樊曦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滬高鐵演繹的傳奇

  京滬高鐵就是一段“傳奇”。

  京滬高鐵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運營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在這裡,誕生過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紀錄,創造了開通運營4年半運送旅客約4億人次的奇跡,實現了開通僅3年就實現盈利的傳奇。

  8日,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1318公里的“時光隧道”

  2011年6月30日,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列車穿越1318公里的“時光隧道”,讓京滬間列車運作縮短到5小時左右。

  走近歷史,追溯京滬高鐵的起源,國家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鐵建鐵四院總工程師王玉澤這樣介紹:“從1978年編制《高速鐵路》一書開始算起,鐵四院就著手京滬高鐵相關研究與設計。從理論研究到京滬高鐵正式開工建設,歷時整整30年。”

  1990年12月,鐵道部完成“京滬高速鐵路線路方案構想報告”,到2008年1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開工建設,京滬高鐵做了近18年反覆論證。再經過3年多十幾萬鐵路職工的緊張建設,終於通車。

  京滬高鐵是我國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橫跨7省市,設計時速350公里,初期運營最高時速300公里。特別是在棗莊至蚌埠間的先導段,以380公里時速要求建設,在中國乃至世界也絕無僅有。

  京滬高鐵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系,涉及機械、土木、電子、電氣、材料、資訊、測量控制等多個學科領域,堪稱“高鐵技術博物館”。無論是工程建造、高速動車組研製、列車控制系統、運營管理模式等,都無現成經驗。鐵路部門通過組織相關科研力量進行科技攻關與自主創新,構建了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把京滬高鐵這個綜合體系拿下。

  “坐過都説好”

  “京滬高鐵,坐過都説好。”

  從權威評價看:2013年2月,京滬高速鐵路工程項目通過了國家驗收,認為“全線運營安全穩定,各項檢測指標穩定地保持在相關規定指標的最優水準,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標”。該項目獲得發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116項、外觀設計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8項,國家級工法9項,專著14部,論文235篇。

  看旅客“用腳投票”:京滬高鐵廣闊的輻射能力使運送旅客量逐年攀升。2011年日均運送13.4萬人次;2012年日均17.8萬人次;2013年日均23.0萬人次;2014年日均29萬人次;2015年截至6月底,日均31.2萬人次。2015年4月30日,運送旅客達48.9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表示,四年來的運營實踐證明,京滬高鐵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凸顯。京滬高鐵大幅提高了我國鐵路的運輸能力和運輸品質,建立完善了我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形成了我國高速鐵路自主創新能力,也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城市發展格局和産業轉移産生了重大推動作用。

  有多牛?看細節!

  時速300公里,是接近飛機起飛的速度,無論哪出現一點問題都不堪設想。京滬高鐵有多牛?體現在眾多細節中:

  先説列車下面的軌道,那叫CRTSⅡ型無砟軌道技術,源於德國,卻超越德國。3.2萬個橋墩,29251孔900噸級箱梁;40萬塊精確到“毫米級”標準的CRTSⅡ型軌枕板,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國家綜合實力和京滬高鐵建設者創新能力的集中展現。

  還有列車上面的接觸網,京滬高鐵共計4066公里接觸網,每米的平直度誤差在0.05毫米以內,低於標準要求的0.1毫米。

  有了平順的軌道和接觸網,還要有高速的列車。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H380已經成為京滬高鐵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當它以時速300公里行駛時,每秒推進83米,如離弦之箭。

  “通過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技術創新,我國時速350公里高鐵技術體系成熟完備,時速380公里的高鐵技術得到了初步驗證,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動車組最高設計速度、接觸網接觸線的強度和導電率、平均旅行速度等技術指標均居世界首位。”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説。(新華社記者樊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