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機構名稱中突顯出來

  • 發佈時間:2016-01-06 09:20: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評論員

  當下,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就質監系統而言,亦在推進多項重要改革,尤其是針對基層質監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少市縣都在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探索,也因此出現了不同地方各自不同的改革模式,帶來的結果是改革後的新機構名稱各不相同、五花八門。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名正言順”,不僅是君子成事之道,也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説得通。中國人十分看重名字,也十分注重名稱,因此就連孩子取名字都講究“男楚辭、女詩經”,追求的就是“名正言順”。改革後誕生的新監管機構,其實就如同一個新的“孩子”來臨,其命名絕不是一件簡單含糊的事情。一言以蔽之,各地品質工作新機構名稱不能沒品質,“品質”應在新機構名稱中突出出來。

  在我國最早進行監管新體制探索的廣東深圳,其改革之初的新機構名稱為“市場監督管理局”,但5年之後深圳卻主動改名,將新機構命名為“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品質報已于2014年對深圳改革予以詳盡報道。同樣,天津市也將改革後的新機構命名為“天津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

  無獨有偶。在吉林省延邊州,按照吉林省統一模板成立“市場監管局”不到一年,就發現了新機構對品質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2015年,該州下轄的8個縣(市)的“市場監管局”全部更名為“市場和品質監管局”。

  上海改革後的新機構名稱同樣加入或突出的“品質”:在全市8個中心城區組建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加挂區品質發展局的牌子。不僅如此,重慶市在各行政區質監局保持直屬,單獨設立格局不變的情況下,成立兩江新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在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其改革後的新機構直接被命名為“市場和品質監管局”。

  無論是將“市場監管局”重新更名加入“品質”,還是在新機構誕生之初就突出“品質”,對品質工作的重視、適應“品質時代”的需要、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是這些地方和城市如此命名新機構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機構改革的大潮中,改革後新機構名稱體現“品質”要素,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我國進入品質時代的必然現象。

  品質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從“數量”驅動轉向“品質”驅動,整個社會的品質主題,不只是品質安全問題,還有品質發展問題。也就是説,品質時代的安全與發展並重,安全是品質工作的底線,而發展則是品質工作的目標。這個雙重任務的驅動,就是政府機構的定位要在重視市場監管的同時,還應在機構的名稱中冠以“品質”的原因所在。政府市場監管機構的改革,在履行市場監督這一職能的同時,也應該堅持做好品質公共管理和促進品質發展的職能,正確履行好這兩個職能,能使政府職能的結構與功能更為合理和完善。

  我們希望,這些有“品質”的新機構名稱,能夠對其他地區的改革和探索起到更加普遍的示範作用和借鑒意義。新的市場監管機構名稱不能沒品質,有了“品質”,才能從政府職能上支撐我國經濟從現有的以“數量”為主要特色的發展階段,轉變為以“品質”為特色的發展階段,從而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向“品質時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