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系列評論:讓企業有利潤

  • 發佈時間:2016-01-06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錦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企業可盈利、有活力,經濟發展才能有持久動力。讓企業有更多利潤,從擴大有效供給的角度抓供給結構調整是決定性因素,打好幫企業降成本的六招“組合拳”是重中之重,依靠技術進步、革新及生産效率提高是根本,加強企業管理是基礎,還必鬚髮揮企業家的關鍵作用

  企業可盈利、有活力,經濟發展才能有持久動力。正因為如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讓企業有利潤作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並提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而這一切的落腳點,是讓企業有利潤,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

  所謂企業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産經營的財務成果,是銷售産品總收益與生産商品總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實際上,我國工業企業盈利負增長的狀態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特別是鋼鐵、鐵礦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業,産能過剩嚴重;PPI連續40多個月負增長,這五大行業對整個PPI下降的“貢獻”佔到70%至80%。

  出現上述局面,總體看來,一是供給不對路,産品積壓,行業微利或虧損運作;二是融資成本高,人工成本快速攀升,無利可圖;三是科技含量低,品質不高,價格賣不上去;四是管理滯後。既然號準了病因,要想讓企業有更多利潤,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

  讓企業有更多利潤,從擴大有效供給的角度抓供給結構調整是決定性因素。要注重發展新興産業,不做虧本的事情,避免企業把大量財力物力繼續投向已處於過剩泥潭中的産業;通過投資創造新供給,擴大新需求,這也是確保投資有回報的首要前提。説到底,國企改革中的“三個一批”,就是供給結構調整的具體措施。

  讓企業有更多利潤,打好幫企業降成本的六招“組合拳”是重中之重。具體來説,要從制度、財稅、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6個領域朝著為企業減負的方向共同發力。而六大舉措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簡政放權是核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是當務之急,減負存在空間。當然,在加速打破銀行等金融部門壟斷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企業降成本“六招”,招招直擊企業面臨的困難、也直指政府權力,是政府對自己“動刀”的過程。

  讓企業有更多利潤,依靠技術進步、革新及生産效率提高是根本。努力創造新供給,這種新供給不只是從無到有,還存在從低質到優質的轉變。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技術標準,使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應廣泛使用“騰籠換鳥”的方法,以此實現扭虧為盈。

  讓企業有更多利潤,加強企業管理是基礎。企業的營業利潤是指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和費用,再減去營業收入應負擔的稅金後的數額。而營業成本和費用一般包括生産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要想降低這些費用的支出,管理提升必須常抓不懈。

  當然,讓企業有更多利潤,還必鬚髮揮企業家的關鍵作用。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包括産品價格、産品單位變動成本、産品銷售量、産品固定成本,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引發企業利潤變動,甚至使企業由盈變虧或扭虧為盈。而説到底,影響企業利潤關鍵因素還要看企業家自身,要看企業決策者如何在激烈變動的市場中做出正確選擇,借助敏感性分析對未來做出準確判斷並實施動態調整。這是至關重要的。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李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