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升級版”傳銷緣何屢打不絕? 穿電商“馬甲”

  • 發佈時間:2016-01-04 19:1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黃浩銘 張鶯 向志強  責任編輯:羅伯特

  穿電商“馬甲”,靠聚餐“洗腦”——“升級版”傳銷緣何屢打不絕?

  將“遊客”帶到公園裏,一邊“導遊”一邊進行傳銷“洗腦”、借微商平臺誘惑網友購物,“上線”拿提成……一段時間以來,傳銷手段頻頻出現“新變種”,不斷有人捲入其中的消息屢見不鮮。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虛擬經濟、金融創新日益活躍,借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的傳銷活動越來越多,一面是監管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面是傳銷花樣翻新速度加快。“升級換代”的傳銷活動難道陷入屢打不絕的怪圈?

  奇怪的“遊客”和“導遊”,傳銷形式“升級換代”

  廣西曾經是大規模傳銷活動的活躍地區,雖經過多年的打擊,但傳銷活動仍然屢打不絕,且形式更多、隱蔽性和誘惑力更強,一些“新概念”“新噱頭”頻出。

  在南寧市青秀山公園,時常有一波波“奇怪”的“遊客”和“導遊”出現。記者前不久在公園大草坪看到,一撥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由一名類似“導遊”模樣的人帶領,對著大草坪上的十二生肖石頭雕像、刻碑等評頭論足,所談內容也令熟知青秀山公園的南寧本地人大跌眼鏡。

  “都過來看看,這個雕塑有著大象的鼻子,正對著一棵樹,樹是木頭的,這意思就是此地有‘項目’;再看這雕塑的爪子,伸起來像在抓東西,那就是要‘抓項目’……”面對著一座類似“龍”的雕塑,一名操著東北口音的中年婦女向她所帶的20多人隊伍滔滔不絕地講解,這些人似乎個個深信不疑。

  在這片區域,類似的講解員不下二三十個,他們對著雕塑指指點點,所講內容大同小異,聽眾也大多操著外地口音。記者跟隨幾撥人一路傾聽了一個多小時,不見有人阻止,倒是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記者調查發現,傳銷團夥還以大規模聚餐、舉辦商業演講等方式拉人入夥。提及南寧市江南區五一路的一家酒樓,長期在酒樓附近工作的一位市民説:“那裏是傳銷人員的聚餐大本營,高峰時幾乎每天晚上都有活動,每餐都會談及傳銷的內容。”

  除此之外,梳理2015年以來的傳銷大案,不難發現打著理財旗號、“傍網際網路”“傍金融圈”的特點,傳銷人員中還不乏層次較高的人士。

  2015年5月,安徽警方破獲一起利用QQ、微信等社交網路工具發展下線的傳銷大案,會員涉及全國21個省份,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公安、工商機關接連破獲了多起傳銷大案,其中“純資本運作”傳銷案、“中和支付”網路傳銷案等4起典型案件涉案金額共計超過2億元,涉案人員達到數萬人。

  投資項目高利潤吸引,網路傳銷更具隱蔽性

  記者調查發現,參加傳銷組織活動的人員來自全國各地,許多人相互之間並不認識,而是通過網路、微信等方式接觸到一些“投資項目”後建立聯繫,在所謂的高額利潤吸引下慢慢陷入其中。

  在南寧工作的汪先生説,最近不斷地收到一名小學同學發來的“微商平臺創業”邀請,稱首次購物滿128元即可成為會員,之後就可以發連結給網友購物。這種模式的邏輯是,只要“下線”網友通過該連結購物,“上線”就可以拿到提成,如果這名“下線”再給“下下線”推薦成功,那麼“下線”也同樣可以分享提成。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南寧市民傅女士,今年以來她所居住的南寧市五一路某小區業主QQ群裏經常有人發一些有關“網上投資”“網路行銷”“新型電商”的內容連結,連結裏充斥著各種如何能夠賺取高額回報的內容。這些所謂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先要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取得代理資格,然後推薦別人購買成為自己的“下線”後就能獲得回報,或是以一些所謂的投資項目為名吸引民眾投入資金,並設置高額獎勵發動加入的人繼續發展“下線”。

  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認為,以上這些模式完全符合傳銷特徵,即交入門費,發展“下線”,通過發展“下線”返利。“與傳統的傳銷相比,網路傳銷不需要召集人員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洗腦’,輕輕點一下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而且傳播更有針對性、隱蔽性。”

  這些打著高回報的旗號,往往可能導致血本無歸。此前,央行、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曾對以“金融互助”為名,承諾高額收益,引誘公眾投入資金的行為,發佈了“風險預警提示”。專家提醒,這種帶有傳銷和龐氏騙局特徵的平臺不對接任何産業、不産生任何現金流,僅靠拉親戚朋友入夥、將“下線”的錢回報給“上線”,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傳銷花樣翻新 亟待源頭打防兼施

  儘管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傳銷打擊力度,但傳銷活動猖獗的態勢仍沒有根本轉變,仍有很多人深陷其中。

  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5年我國頒佈施行《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至去年9月底,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機關共查處傳銷案件21904件,罰沒金額9.9億元,移送涉案人員9668人。

  李旭認為,傳銷屢打不絕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參與者被所謂的高額回報迷惑而鋌而走險;二是傳銷往往伴隨著非法集資和詐騙,利用網際網路金融、招募原始股、P2P等概念來偽裝,既可以欺騙民眾又可以躲避相關部門的打擊;三是借助微信、QQ等社交軟體進行點對點的“拉人頭”,傳播速度快,相關部門難以取證和打擊。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局反不正當競爭處處長馮陽表示,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關鍵是“打”,重點在“防”。要加大動態排查工作力度,應用傳銷人員“黑名單”數據庫,把傳銷重點人員、重點群體納入工作視線,嚴防漏管失控。

  工商總局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探索建立網路傳銷技術監測與分析機制,對傳銷組織的運作模式、資金流轉方向、網站設立、人員加入流程、參與人員情況等多項證據實現科學監控,遏制網路傳銷蔓延勢頭。並要積極發揮工商系統打擊傳銷規範直銷資訊系統的作用,在行動指揮、線索派發和數據分析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新華社記者黃浩銘、張鶯、向志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