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減持禁令”週五到期 58隻股票套現衝動較強

  • 發佈時間:2016-01-04 15:59:00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大盤未能延續連續六年“收官紅”,滬指最終收跌0.94%,不過全年仍實現了9.41%的上漲。愛建證券認為,“減持禁令”即將到期,A股未來一段時間走勢並不樂觀,儘管證監會有可能會對減持行為作出規定,但仍有可能對市場情緒産生較大影響。

  已經公告即將減持或禁令前減持計劃未結束

  (34家)

  牧原股份、易聯眾、國禎環保、羅頓發展、金貴銀業、印紀傳媒、萬和電氣、鼎泰新材、秀強股份、永高股份、楚天科技、海翔藥業、中際裝備、天舟文化、天沃科技、我武生物、得利斯、夢潔家紡、中穎電子、南風股份、建峰化工、棒傑股份、金谷源、橫店東磁、帝龍新材、華斯股份、聚龍股份、海達股份、浩寧達、搜于特、雛鷹農牧、迪威視訊、九牧王、經緯電材。

  估值較高且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無喪失控股地位風險)

  (24家)

  一拖股份、冀凱股份、深華發A、煌上煌、南通鍛壓、石化機械、金明精機、百洋股份、華宏科技、雙成藥業、金河生物、宏磊股份、麥迪電氣、興源環境、伊之密、聯創股份、*ST水井、方盛制藥、紅旗連鎖、海南礦業、節能風電、中礦資源、勁拓股份、快樂購。

  “減持禁令”8日到期壓力集中在近倆月

  2015年年中“股災”期間,證監會于7月8日出臺“大股東減持禁令”,即從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這對當時市場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過,隨著“減持禁令”將於本月8日到期,解禁壓力也將集中移至本月。

  有統計顯示,在此期間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合計841.20億股,市值約1萬餘億元。中金測算1月份實際凈減持規模或超過1500億,佔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由於年報及一季報披露窗口期(季報前30日,預報和快報前10日)不得減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別是年報及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再結合春節前夕旺盛的現金需求,1月、2月份的集中減持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增減持力度影響資金面但非指數漲跌決定因素

  回顧歷史,減持量與市場漲跌沒有絕對的正相關性,減持對市場的影響是逐步施壓的過程,存在資金面供需的拐點,但不一定發生在1月。

  海通證券認為,從歷史上看,産業資本增減持並不會改變市場原有運作趨勢。産業資本減持高峰共出現三次——2007年4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12月、2014年12月-2015年6月,都發生在行情整體比較熱的階段,而減持並沒改變市場上漲的趨勢。2013-2015年産業資本凈減持規模分別為1056億、1415億、2108億,在資金總流出中佔比分別為18%、14%、11%,不及IPO和再融資,並不是市場決定性影響因素。

  關注禁令實施前減持未結束公司

  行業方面,海通證券認為,通信、電力、機械等行業面臨較大的解禁壓力,解禁金額在市值中佔比都在4%以上; 銀行、機械、電力、電子等行業解禁絕對規模較大,都在800億以上。中金則表示,銀行、證券、機械等行業解禁市值規模較大,證券、傳媒、網際網路、電子等行業解禁規模佔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臨較大的減持壓力。分板塊來看,中小板、創業板減持壓力大於主機板。

  個股方面,海通證券表示,解禁市值佔總市值30%以上(表明解禁數量大)、7月8日至今漲跌幅50%以上(表明股價較高),如海聯訊、菲利華、萬福生科等,這些個股在1月份或面臨較大的解禁壓力。中金認為,1月減持壓力較大的個股包括:已經公告有股東即將減持或減持計劃尚未結束的公司;估值較高,且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無喪失控股地位風險)的公司,如易聯眾、秀強股份、國禎環保等。

  較為集中的減持將對二級市場短期形成一定衝擊。因此中金稱,不排除監管層將有相應政策出臺來減緩或對衝集中減持壓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