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改革新實踐 發展開新局
- 發佈時間:2016-01-04 05:59:4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2015年的每一個星期三,都令外界格外期待和關注。
這一天,除個別情況以外,國務院每個星期都要召開一次常務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問題。
2015年以來,41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精準聚焦了當前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問題,部署推出了一批激活市場、激發活力的改革舉措,取得了一系列有力度、有分量的成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經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2015年,國務院共召開了41場常務會議,主要議題涵蓋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諸多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2015年國務院歷次常務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
——2015年1月7日,國務院召開的2015年第一場常務會議,就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審批“沉疴”,重點討論規範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2015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要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為創業創新清障、服務。
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吹響2015年以來各有關部門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號角”。
——2015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運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15年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集中清理與部門審批事項相關的審查、評價、評估等仲介服務,斬斷仲介機構與審批部門的利益關聯。
——2015年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行“三證合一”,並在今年底前確保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在全國推開,讓群眾得實惠。
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了大量制度紅利,也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321.5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其中企業389.5萬戶,增長19%,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7萬戶。
在簡政放權和深化改革的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在抓緊部署改革舉措,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
——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援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2015年6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留出空間,不得隨意設卡。
——2015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援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會議確定,落實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措施,對創業擔保貸款財政按規定給予貼息。政府還將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幫助返鄉創業人員改善經營、開拓市場。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這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定向結構性減稅拉動有效投資、推動“雙創”、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應對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從投資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産業相對飽和。這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投資的發力點已經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鐵公機”。
2015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投資領域,主要用於補短板、調結構、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上。
——2015年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涉及農業節水、引調水、重點水源、江河湖泊治理、新建大型灌區等。
——2015年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增加安排中央投資,重點投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
——2015年7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城市建造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
回答了“投什麼”的問題,還要解決誰來投和怎麼投的問題,特別是要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激發社會主體的活力。
——2015年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
——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在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競爭擇優選擇包括民營和國有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
——2015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關係國計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機場等領域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為25%,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由25%降為20%。
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2015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強調圍繞消費新需求,創新消費品等相關産業和服務業供給,豐富群眾生活、釋放內需潛力、彌補民生短板、推動工業升級和産品品質提升。
——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稅收調節等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進出口環境,增加群眾購買意願較強的消費品進口,滿足消費升級要求,讓消費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購物。
——2015年7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展個性化、特色化鄉村旅遊,挖掘旅遊消費新熱點。
——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做強現代流通業,堅決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路障”,用更順暢的流通“大動脈”帶旺消費、支撐發展。
——2015年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
2015年前11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296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6906億元,增長7.7%。
推進新一輪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是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支撐。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努力用便利和穩定增長的進出口助力經濟發展。
——2015年3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在現有基礎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關及進出口環節的審批事項,全部取消相關非行政許可審批,不得違法設定或變相設定審批;推進全國一體化通關,由“串聯執法”轉為“並聯執法”,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2015年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便利化,改善營商環境,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
保障改善民生,讓群眾共用發展成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和政府奮鬥的目標。
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不僅要讓創業創新過程更順暢、經濟發展之路更平穩,也要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得到提高,使他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當前,我國已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但是,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廣大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的分佈還不均勻。如何讓農村居民獲得便捷、價廉、安全的基本醫療服務?還得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讓廣大鄉村醫生當好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
——2015年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技能,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盡可能讓群眾少花錢、更方便,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
——2015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
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是保民生、兜底線、促公平的重要舉措。
——2015年9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自願申請、公開透明、應補盡補原則,由各地對困難殘疾人額外生活支出和重度殘疾人長期照護支出給予補助,不計入城鄉低保家庭收入;中央財政通過增加轉移支付予以支援,並與社會救助、保險、慈善等有效銜接,發揮疊加效應,緩解他們的後顧之憂。
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建立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深化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邁出的新步伐。
——2015年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幫助更多經濟困難家庭孩子完成學業,為國家培養更多有一技之長的建設者。
——2015年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國家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對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學校)按不低於定額標準給予補助。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北方取暖地區學校和規模較小學校補助水準。
困難群眾冬春生活安排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
——2015年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了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冬春生活安排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要求多做雪中送炭暖人心的事,決不能“口惠而實不至”;同時,加快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緩解因病陷入困境群眾的“不能承受之重”。
縮小城鄉差距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改革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援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是補上公共産品和服務“短板”、帶動有效投資、促進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引導地方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援,用資訊技術促進農村偏遠困難地區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