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芝式微,哀之更須鑒之

  • 發佈時間:2016-01-04 01:00: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始創于1875年的東芝,很長時間都是“日本製造”的代表,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台洗衣機、第一台冰箱,都誕生在東芝的車間。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新力等日本其他家電巨頭,不過是後起之秀。但140年輝煌之後,東芝似乎走到了崩潰的十字路口。

  根據估算,在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東芝將錄得5500億日元(約合45億美元)的創紀錄凈虧損。為了求得生存,東芝將進行“解體式重建”,大幅裁減業績不佳的家電以及總公司員工,加上此前已裁減的半導體部門,總計裁員1.06萬人,佔到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

  一個日本的巨無霸企業,走到這樣的窮途末路,確實是教訓慘痛。最根本的原因則是改革瞻前顧後,轉型應對失當,對夕陽産業當斷不斷,最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不錯,家電業是東芝以前的利潤大戶,但最近幾年,在中韓企業夾擊下,日本家電業頹勢已充分顯露。2008年,日立創下了當時日本企業的最大虧損紀錄——7873億日元。為擺脫困境,日立當機立斷,以“擠膿”決心剝離這些虧損行業。

  日立的問題,東芝同樣存在。但東芝缺乏壯士斷腕的決心,電視機、洗衣機、個人電腦,哪個品牌在市場都還頗具影響力,雖賺錢日少,但總期望能産生奇跡,剝離這些傳統業務始終只有言論、不見行動。用《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業內人士的話説,東芝“失去了擺脫20世紀型業務結構的機會”。

  屋漏偏逢連夜雨,東芝2015年7月還暴露出存在多年財務造假,大幅虛增利潤以維持表面業績,這使得公司信譽蒙受沉重打擊。日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已表示,將向東芝處以73.735億日元罰款。這也是日本公司被處以的最大罰款。

  2008財年因國際金融危機,東芝虧損達到3988億日元,如果那時剝離夕陽産業,或許會迎來第二春。但時機錯過了,到2014財年,經過多方努力,東芝虧損降到378億日元,但2015年虧損則達到了上述創紀錄的5500億日元,東芝已無法粉飾太平,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一個大問題。

  東芝不得不開始變賣家産,其在印尼的電視機和洗衣機生産企業,已轉賣給中國的創維公司。接下來,東芝的個人電腦將很可能與富士通合併,白色家電則可能甩賣給夏普。東芝以後的核心業務將是半導體和核電。

  即便如此,東芝前景依然不容樂觀。根據預測,在2016財年,東芝的到期貸款和債務接近1萬億日元。東芝迫切需要融資,但糟糕的業績讓投資者望而卻步。穆迪已將該公司的債券評級下調至垃圾級。東京證交所則禁止東芝在2016年9月之前進行股權融資。

  東芝的問題,其實也不僅僅發生在日本。在美國,同樣作為綜合性公司的通用電氣也曾蒙受鉅額損失,其金融部門的鉅額虧損甚至將其拉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淵。但通用電氣痛定思痛,果斷剝離了金融部門,並集中力量加強高科技製造業,現在依然是美國的巨無霸企業。

  中國當下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業患上了類似的“東芝病”,生産已不符合市場需求,卻仍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結果必然是産能過剩、虧損增加。改革就必須果斷剝離這些虧損業務,並轉型開拓新的業務,如果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則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當我們為東芝的命運感嘆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我們很多企業正重復著東芝的教訓。而且,由於品牌還不如東芝那麼響亮,甚至都沒有東芝那麼大的迴旋餘地。“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劉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