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為何擴張實體店? 體驗經濟是逆襲根源

  • 發佈時間:2016-01-03 16:25: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雙十一阿裏912.17億元的業績著實讓人不得不佩服電商的強悍。就在電商引領風騷之時,圖書電商領域的兩大巨頭噹噹和亞馬遜準備線上下開實體店,並制定了瘋狂的擴張計劃。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裏,噹噹和亞馬遜用低價逼死了國內線下的實體書店。如今,一直強調線上優勢的圖書電商,卻玩起了逆襲,這究竟是為何?

  電商線下

  擴張成趨勢

  放眼望去,由線上向線下逆襲的並非是噹噹和亞馬遜這樣的圖書電商。最近一段時間,以阿芙精油、禦泥坊為代表的美粧電商;以小米和魅族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還有當年喊出“顛覆”的樂視這個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也在加大線下實體店的擴張。從美粧,到智慧手機,再到智慧電視,各個細分行業的電商紛紛佈局線下實體店,這預示著電商發力線下實體店擴張將是一種趨勢。

  事實上,一些知名的電商品牌在幾年前已經開始了線下的擴張。3年前,紅極一時的淘品牌裂帛,第一家實體店落戶在了北京宣武的SOGO莊勝崇光百貨內。2002年進入國內市場的優衣庫,十幾年來相繼在國內90多個城市落地,開設了400多家店舖。

  相比之下,噹噹和亞馬遜的逆襲還是來得有點兒晚。越來越多的電商佈局線下實體店,這種顛覆式的變革著實讓人不解。究竟是什麼迫使電商推翻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線上渠道,倒戈線下渠道呢?

  ?線上瓶頸

  迫使倒戈

  一直以來,國內電商行業的競爭,“低價”二字貫穿始終。接連不斷的價格戰,讓所有的電商與低價畫上了等號。惡性競爭,讓電商成為了一個燒錢無底限的行業。京東也好,噹噹也罷,至今都在虧損中。

  在電商的實際運營中,每獲取一位顧客的成本也隨著競爭的加劇攀升。2011年的時候,電商獲取一位用戶的成本大約在80元左右;到了2013年的時候,電商獲取一位用戶的成本大約在300元左右。

  加之各大電商平臺都在打價格戰,花幾百元成本獲取的用戶,隨時會流失到價格更低的電商平臺。更重要的是,電商轉化率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這讓電商在經營層面背負了巨大的壓力。有媒體報道,方茵曼+上海的體驗店,其線下店試穿成交率達65%;而在“雙十一”期間,網上轉化率僅有6%。

  另據電商資深人士透露,國內電商行業的實際轉化率一直在7%左右徘徊。在資本寒冬下,電商平臺的融資難度加大。如果一味燒錢,電商資金鏈將會斷裂。業績增長的瓶頸迫使電商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也是諸多電商品牌紛紛倒戈向線下擴張的一個原因。

  體驗經濟

  是逆襲根源

  其實,電商轉化率一直在7%左右徘徊,還是有一定誘因的。對此,一位知名電商品牌創始人表示:線上的顧客增加已遇到瓶頸,而且線上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産品也導致競爭不斷加劇。線上下開店增強顧客體驗,提高轉化率是一步好棋。

  對於消費者而言,一些價值幾十塊錢的小東西無需體驗,可以直接購買。一旦遇到數千元的數位産品,或者是上萬元的電視等家電産品,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女性在網上購買衣服時,也會因為色差或材質的手感而放棄。加之網上購買服裝無法試穿,是否合體等因素,也是影響用戶是否購買的因素。

  試想,如果服裝電商線上下有實體店,消費者即可以摸到衣服的材質,又能試穿,這種體驗經濟的轉化率無疑要高於電商的線上渠道。優衣庫自2002年進入國內市場後,一直在國內各地開設實體店,就是因為體驗經濟的轉化率,要遠高於電商的轉化率。

  再看小米和魅族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2015年正在加大線下實體店的建設。據媒體報道,第一個小米之家“商場店”于去年9月入駐海淀當代商城。就在不久前,魅族的第2000家線下實體店開業。

  在電視領域喊出“顛覆”口號的樂視,目前正加大線下實體店的建設,目的同樣是為了提升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對於消費者而言,諸如電視、化粧品、衣服和手機這樣的商品,用戶體驗優劣決定了購買力。而體驗,恰恰是電商平臺的硬傷。

  經歷了多輪瘋狂的價格戰後,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在購買過程中,對商品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商在體驗方面的劣勢,影響了電商的業績增長,佈局線下實體店自然是無奈之舉,畢竟線下渠道的運營成本要高於線上。

  追根溯源,電商走向線下,更多的是因為電商平臺在體驗方面的劣勢,影響了用戶的購買力,倒戈線下更多的是無奈。如果有一天,所有電商都將力度傾斜線上下渠道,電商還是電商嗎? 賈敬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