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崢:綠色發展提升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2-24 14:49: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綠色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著力。首先,進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政府綠色治理能力。其次,進一步依靠創新驅動,推動産業綠色化和綠色産業化協調發展。第三是要以人為本,進一步構建系統的綠色城鎮化發展體系。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主動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結構性改革,在供需兩側共同發力,全面提高經濟發展品質,仍然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而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促進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則具有戰略和戰術的雙重意義,是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綠色發展將不斷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與動力。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也沒有變,但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2015年三季度全國GDP增速為6.9%,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首次跌破7%。這一增速減緩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好轉,仍然需要在穩增長的基礎上大力調結構,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綠色發展,可以促進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大大緩解資源能源和産能過剩壓力,有效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而且能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如激勵綠色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擴展市場容量,顯著提升經濟增長活力,保持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同時,綠色發展將顯著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目前我國産能過剩和資源錯配的矛盾依然嚴重,環境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強。綠色發展是一種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其核心是將資源環境視為內生的增長因素,通過轉變發展的動力機制和方式,用科學綠色的理念、智力、資本、技術、制度來實現高效率、高水準的發展。綠色發展將有助於中國經濟結構實現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把消費和生産建立在自然生態的合理性之上,重新整合自然資本、人力資本、物質資本、技術資本,凝聚發展合力來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中國經濟具有綠色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潛力。2015年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服務業增長速度較快,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到51.4%,比上半年的49.5%高出近2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速繼續超過製造業增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産業結構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趨勢更加明顯,這將為中國經濟綠色發展提供良好的産業調整空間。同時,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為應對日益嚴竣的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威脅不斷加大經濟投入和改革力度,綠色投資和綠色産業發展非常迅速。僅海綿城市建設一項,如按照每平方公里投資1億元規模計算,全國城市總投資額將超過4萬億元。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産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大氣治理、地下綜合管廊、土壤修復、水源保護等政策的落實,公私合作、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的興起,環境稅和資源價格改革的深入,可再生能源、綜合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建築、新能源汽車、垃圾處理、碳排放交易、綠色金融等綠色技術、産品和服務市場領域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些,都將進一步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迴旋餘地,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保證。

  中國經濟綠色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著力。首先,進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政府綠色治理能力。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綠色發展中的作用,嚴格遵循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生態紅線制度、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和準入制度,明確各類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及保護的邊界,並按照將在明年初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將綠色發展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同時,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社會效益指標全面納入經濟社會考核評價體系並加大權重,建立體現綠色發展和真實進步水準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其次,進一步依靠創新驅動,推動産業綠色化和綠色産業化協調發展。重點是優化服務業發展體系機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網際網路+”、分享經濟,大力發展由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融合催生的新興服務業,推動服務業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準。同時,推動傳統優勢製造業綠色轉型升級。要堅持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産業的綠色化改造,用綠色倒逼升級,用高端、高質、高新這“三高”實現耗能、污染、排放的“三降”。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第三是要以人為本,進一步構建系統的綠色城鎮化發展體系。立足自身仍處在城鎮化加速階段和人民生活品質需要改善的實際,尋求綠色發展與城鎮化增長的最佳均衡區域,避免空談綠色概念或盲目促進城鎮化增長的現象,促進城市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城市綠色發展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走綠色化與城鎮化融合的綠色城鎮化道路,從整體上提升國家綠色發展能力。(北京師範大學綠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