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省石油類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獲重大突破

  • 發佈時間:2015-12-31 04:29:44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譚勇 本報通訊員 葉茜

  熱點

  “經過初步對比分析,排除因小麥品種不同的因素影響,治理區的小麥與周邊地區小麥在成分含量上無明顯差異,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衛生部頒發的《糧食衛生標準》(GB2715-2005)要求。”12月29日,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環境調查院(下稱“環境一院”)生態修復中心主任張方亮向記者展示了這份由農業部農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出具的檢驗報告。

  今年夏收後,環境一院將位於濮陽縣胡狀鄉與八公橋鎮交界處土壤修復治理項目實驗區3組小麥籽粒及周邊麥田2組小麥籽粒,送至農業部農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進行檢驗測試,得出了上述結論。

  這標誌著環境一院獨創石油類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並有望在全國推廣應用。

  土壤石油污染成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一些土地被人為污染,土壤修復及土地再開發等問題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據悉,石油類污染土壤治理是世界性難題,土壤一旦被石油類物質污染,其結構遭到破壞,進而影響土壤的通透性,損害植物根部,阻礙根的呼吸與養分吸收,最終將導致植物的死亡。

  “一定要找到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的途徑和方法。”在探索的過程中,廣大科研人員深感責任重大。自2004年起,環境一院成立了省內唯一一個省級地質環境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我省石油開採、石油使用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污染的治理辦法。

  2008年起,實驗室開展田地試驗,在濮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地質環境生態修復工程中心承擔了中原油田採油區的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在開採區內近1000平方千米範圍內進行生態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並在石油污染區建立了40余畝的綜合治理示範區。

  綜合治理示範區傳出喜訊

  “油田在早期開發建設中,受當時技術條件制約,確實存在一定的石油泄漏問題,而泄漏的石油給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石油烴類物質治理難度非常大。”項目工程師馬曉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精心鑽研和反覆試驗,環境一院獨創性地完成了包括石油烴和高鹽水在內的石油類地質原位生態修復技術。

  據悉,該研究首次運用了環境地質學原理,創建適宜微生物繁衍的地質環境,以微生物修復技術為主,協同植物修復技術,與自行研製的營養液相配合,輔以物理和化學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石油類土壤污染原位地質綜合修復技術。運用該技術修復後,土壤內石油污染質降解率達85%,含鹽量降低85%,治理後的土地基本恢復耕地功能,土壤石油污染這一世界性難題正式被我省科研人員破解。

  “這項科研成果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它可以在我國油田開採區、集輸管線沿途形成的污染區、加油站、廢棄修理廠等造成的石油類污染區推廣應用,併為大面積開展油區土壤修復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012年,石油類土壤污染原位地質綜合修復技術喜獲省國土資源廳科學技術一等獎時,得到了以中國科學院李廷棟院士為首的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推廣應用讓夢想照進現實

  2013年,隨著40余畝綜合治理示範區內農作物的豐收,環境一院又承擔了濮陽縣八公橋鎮1500畝石油污染土地治理項目,針對治理區存在的污染問題,採取降鹽、油污土地修復、土壤改良等綜合工程措施進行治理,效果十分顯著。今年以來,該鎮的1500畝石油污染土地小麥獲得豐收,畝均産量超過900斤。隨著油田區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不斷進展,濮陽市被石油污染的土地可望大面積復耕,將有力促進中原油田礦區與當地農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環境一院院長楊德金錶示:“濮陽有4萬畝石油污染土地,南陽更是多達6萬畝以上,目前跟我們取得聯繫的還有遼河油田、勝利油田等,都在積極地探索合作渠道,應該説前景還是比較可觀的。利用這項技術修復受污染土地後,可消除污染區內採油造成的潛在環境危險,保守估計增加的可利用土地每年每畝收益將達到3000元以上。”

  “土壤一旦被石油類物質污染後,治理難度很大,治理週期十分漫長。”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高衛星呼籲,有關部門應大力推進綠色勘查,綠色開發,珍惜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