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6新能源車領銜轉型大戲

  • 發佈時間:2015-12-31 00:31: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國內某汽車企業供職了近20年的老黃2015年過得有些煩惱。本來已經做到了部門高級經理的他在6月份時被公司通知降職減薪,由於行業不景氣,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只能控制人力開銷。而本來合同就已經到期的老黃並不接受這樣的安排,於是選擇了主動和公司解約。

  2015年上半年,中國車市出現了罕見的産銷量急速下滑。老黃只是其中一個犧牲品。在這場大蕭條下,無論是國企還是在國內銷售的外企都大量裁員,經銷商庫存大幅提高,甚至一度出現了“關店潮”。

  9月底,政府決定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在優惠政策刺激下,中國車市于10月開始反彈,並在11月創下了單月産銷量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汽車市場步履維艱之時,新能源車市場開始崛起,在2015年前11個月取得了産量同比增長4倍的亮眼成績。專家預計,在政策和市場環境多重利好下,新能源車産業2016年有望進一步爆發,中國的汽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重要的轉型期。

  寒流 産能過剩銷量下滑 車市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無疑是這兩年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詞,汽車行業在2014年經歷了可觀增長後,2015年也進入了“新常態”,但是表現形式卻更為激烈,以一場罕見的大蕭條開了年。

  5月份的時候,北京車主何先生來到一處自己常光顧的4S店做車輛的例行保養。他驚奇地發現,幾個月沒來,這裡已經人去樓空,之前的4S店已經關門了。

  4S店出現“退店潮”,這在當時的國內汽車行業掀起了一陣恐慌。“撐不住的關店了,剩下沒關的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撐。”據長春市某一汽大眾4S店的銷售經理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已經有10年從業經驗的他,還是頭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況。每月只能賣出300多臺車,庫存壓力巨大,公司試圖降價促銷,卻面臨來自其他經銷商的“價格戰”。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整個201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産銷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了近7個百分點。在銷量急劇下滑的同時,汽車産能過剩的窘境尤為明顯。2015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行業的銷量達2178.66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接近2500萬輛,而國內主要汽車廠商的産能總和早已超過3000萬輛。

  中國車市是否到達拐點尚難論斷,但進入“微增長”新常態已成既定事實。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度資訊發佈會上,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預測今年車市增長率應該在3%左右。而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看來,未來幾年,汽車市場可能會面臨3%以下的增速,甚至會出現零增長、負增長的局面。

  突圍 政策發力破解困局 汽車銷量現逆轉

  在市場寒流下,政策再度成為拯救局面的“關鍵先生”。9月29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而排量1.6升以下的産品正是車市的絕對主力車型,在這項政策的促進下,10月和11月全國汽車銷量實現了逆轉,取得了大幅增長。

  這並非首次政府針對汽車市場採取扶持行動。早在2009年,政府就一度對排量在1.6升以下車型實施購置稅減免政策,並帶來了車市井噴,那一年全國汽車銷售增幅高達52.93%。而此次政策推出後,光是11月單月,排量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就賣出了155.66萬輛,環比增長16.5%。10月和11月,這部分乘用車同比銷量對整體乘用車同比銷量增長的貢獻度均達到83%。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傳統汽車車型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同時,9月底的新政還同時提出支援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慧網聯汽車示範試點,落實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能源汽車佔比,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等。

  2015年以來,我國針對新能源車的扶持政策可謂是“層出不窮”。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央和各部門共推出了17項國家級政策,包括出臺了“十三五”期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以及印發《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在2015年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産業逆市上揚。2015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産27.92萬輛,同比增長4倍,佔比傳統車累計産量的1.28%。銷量方面,2015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7.1145萬輛,同比增長2.9倍,已佔市場總銷量的0.88%。根據預測,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22萬輛,有望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

  展望 新能源車增長加速 引領汽車業轉型

  業內普遍預計,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新能源汽車將在2016年出現更大規模的增長,和傳統燃油汽車市場呈現完全不同的走勢,中國車市也將由此進入徹底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

  實際上,在政策的明確導向下,作為市場主角的車企在未來産品的投資方向上愈發統一,紛紛加碼新能源産品研發,僅在2015年,上汽、長城、長安等多個自主品牌已經在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新能源汽車,而業內預計這種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劇。由於2016年的市場基礎與國家政策將有更大規模的提升和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更高速的增長態勢。

  企業的信心也在水漲船高。國家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累計總銷量目標為500萬輛,而目前八大中國車企自己公佈的目標加起來已經超過了320萬輛。據北汽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兼産品工程院院長王可峰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2016年該企業計劃賣出55000輛新能源汽車,目標産能將達到10萬輛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認為:“從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世界第一的地位已經沒有懸念。”不過,也有很多專家提出,新能源汽車從目前的推廣到未來的真正普及,仍需攻克包括充電設施的配套應用、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等多重難題。

  就在幾天前,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發佈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介面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對電動汽車充電的安全性和相容性問題作出改進。業內預計,此次充電國標的公佈,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産業帶來了重大機遇。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吳輝表示,從市場規模來看,未來充電站的預估值將會更高,收益模式也將實現新的創新。短期來看,國內將會迎來一個充電站或充電樁的建設高峰期。

  此外,多位專家建議,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健康發展需要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産業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優化用戶的出行體驗;另一方面,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公共政策要具有持續性,並且根據現實情況及時進行完善改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