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靶向監管:為市民用餐精準把關

  • 發佈時間:2015-12-30 01:34:15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溝油、蘇丹紅、瘦肉精……一系列食品安全負面事件的曝光,繃緊了公眾的神經。面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各地政府也都下大力度進行整治,力求給民眾一個安全的飲食環境。

  麵包是否超過保質期,可以看産品標簽得知。可更多的時候,要判定某些食品是否合格、安全,無法靠感官判斷。需要用數據説話,用專業技術進行判定。近年來,我市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尤其注重技術支撐。根據抽檢中發現的熱點問題、重點資訊,進行靶向性監管,收效明顯。

  用檢測技術支撐監管

  “沒有技術檢測機構,缺少技術力量的支撐,給執法監管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有經驗的老執法人員通過觀看外觀色澤、試手感、聞氣味等‘土辦法’可以判斷一些常見問題,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執法人員就不行了。遇到複雜問題或是較為隱蔽的問題,就很棘手了……”談到八、九年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我市食品監管部門一線工作多年的執法人員坦言。

  由於缺少檢測檢驗技術的支撐,食品監管工作難上加難。同時,讓監管部門尤感壓力的是:食品安全監管鏈條長、涉及面廣。看似簡簡單單的一碗牛肉麵,不僅牽扯到小麥、蘿蔔、蒜苗和香菜的種植環節,肉牛的養殖環節,還包括麵粉加工及運輸,當然更少不了最後的餐飲加工服務環節。在如此之廣的監管視野裏,該如何做到環環有保障,處處都安全呢?

  檢驗檢測機構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不斷提高食品品質檢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將更好地維護民眾利益。“技術力量的加強,是為了更好地為一線執法工作服務。用科學、專業的實驗室數據説話,可以使監督執法更加精細化。”市食藥監局技術標準處處長任東升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食品檢測力量,先後成立了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和8個縣區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在此基礎上,今年市食藥監局設立技術標準處,全面負責全市的食品抽樣檢測工作。

  全年抽檢食品3019次

  開展定期、不定期抽檢,可以為監管部門掌握市場食品安全資訊提供第一手的真實資料。根據抽檢報告,執法人員可以及時搜尋問

  題,進行針對性的處置,從而進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環境。

  12月28日,記者從市食藥監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3019次,比目標任務略有超額。從抽檢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市食品合格率較為穩定,批次合格率達到了90.75%。抽檢的品種也較為廣大,基本涵蓋了百姓餐桌上的肉、米、面、油、菜、水果、酒類等多個大類,同時也有蜜餞、茶葉、炒貨及乾果等小類。具體來看,主要涉及了肉及肉製品、水産品、茶葉及其製品、食用油、調味品、酒類、焙烤食品、炒貨及其堅果製品、豆類及其製品、餐飲食品等16大類。

  按環節分,生産環節共抽檢

  373批次,批次合格率為80.9%;流通環節共抽檢1512批次,批次合格率為86.5%;餐飲環節共抽檢1134批次,批次合格率為72.7%。

  抽檢品種更接地氣

  對很多女性消費者來説,看到街邊小食攤上售賣的釀皮、捍麵皮等小吃,總是饞蟲大動。而很多男性消費者則喜歡購買滷肉、香腸等商家自製的熟肉製品。為了更好地搜尋問題,對症下藥。今年以來,我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調整抽檢品種,讓抽檢品種更趨民生,更接地氣。

  “我們對抽檢品種作了大幅度調整,目的是想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對老百姓日常飲食必備的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集中抽檢,集中規範、集中整治,真正給老百姓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使老百姓真正能夠吃上安全的食品。”市食藥監局技術標準處任東升處長介紹稱,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市在以前集中抽檢面製品、豆製品的基礎上,集中抽檢釀皮、醬滷肉、生鮮肉、粉絲粉條、米粉米線等等大眾日常消費品,以期發現問題,解決突出問題。

  不合格産品問題較集中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我市食品安全品質整體抽檢合格率較高,但仍有個別問題需要解決。從年度抽檢分析來看,全市共檢出不合格産品434批次,在全部的不合格産品名單中,生産環節主要集中為蜜餞、豆類及其製品、食用油,流通環節主要包括肉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糧食及其製品,餐飲環節主要涉及自製熟肉製品、餐飲具。

  結合日常監管執法工作,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産品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較為集中。“蜜餞、豆類及豆製品也是我們日常嚴管的重點品種。”在日前召開的全市抽檢不合格企業約談會上,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産處華英處長分析稱。具體來看,餐飲具和醬滷肉製品等主要是中大腸菌群不合格,醬滷肉製品主要是菌落總數超標,粉絲、粉條産品主要是鋁殘留,釀皮、米皮等生濕面製品主要是檸檬黃不合格,涼拌菜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根據抽檢不合格結果,我們已經責成停産停業,全面整改,等再次抽檢合格後才允許生産。”任處長表示,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靶向性抽檢,監督效果明顯。

  偽劣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成分

  隨著居民養生保健意識的大為增強,保健食品市場極為火爆。一些保健品生産商家違法添加化學成分,藉以提高産品功效,吸引消費者購買。

  記者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了解到,在保健食品類中,全年只有1批次産品委託檢驗不合格,主要為減肥類産品的非法添加化學物質酚酞。與去年比較來説,不合格數量有所減少,但不合格項目與去年一致,仍然體現為非法添加。市食藥檢所建議,在今後的監督執法工作中繼續加大非法添加類産品的抽查和檢驗力度。此外,相較于食品的抽檢任務來説,保健食品雖然涉及的種類較多,但抽檢數量仍相對較少。

  □記者陳瑋實習生馬婉婷王瑞敏

  提高食品安全標準,政府、市場和民眾的力量都需要釋放,多方共治才能讓食品安全底限越來越高。

  “在食品的品質上對國內和國外應一視同仁。”我們現在食品出入境標準都比較嚴,而對自己吃的東西卻把關不嚴格。既然出口的食品能夠達到這個標準,國內的食品也應該達到,起碼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統一境內外食品標準和管理部門,有利於今後用國際標準提高國內的食品安全。

  相關人士觀點和很多民眾的想法一樣,即國內食品安全標準偏低,須像歐美那樣提高標準,民眾的舌尖才會更安全。一些政協委員給出建議:一是就高不就低統一境內外食品標準;二是管理部門“一龍治水”提高效率。食品安全標準高的發達國家,都是以政府部門的監管為主,甚至可以説是施以嚴刑和峻法,包括完善的法律網路、嚴格的行政執法、無情的市場淘汰、天價的民眾維權等。委員的建議,就是強化政府部門的責任,完善法律,加強監督。

  只是,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除了法律法規跟不上時代要求,監管總以“事後諸葛亮”面目出現以外,還和市場經濟不完善、民眾市場地位低等有關係。故此,在修訂法律時,還應該考慮政府、市場和民眾社會共治的途徑。

  首先,政府監督佈局得更合理。完善的立法和執法,可以讓食品更安全,這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但由於地區不同,風險各異,食藥監等部門無法全覆蓋,故此可以將部分職能轉移給消協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由它們填補監管的空白,尤其是當下的食品安全重災區——農村地區。

  其次,市場應當設立階段性標準。不安全的食品,説到底是在迎合部分需求,這説明市場有可能短暫失靈。故此,應當鼓勵食品企業利用市場規則維護利益,將那些被法律簡單化的利益訴求釋放出來,充分競爭,以實現良幣驅逐劣幣之目的。故此,食品安全可以循著歐美的道路前進,但最好設立階段性的遞進標準,以適應當下的市場空間。

  再次,食品標準高低,民眾舌尖清楚。如果鼓勵民眾組織化維權,允許個人進行公益訴訟,這可以説是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大殺器”。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在監督食品,一旦標準不夠高,企業就會損失慘重。這樣做,也會讓政府的市場治理更加有效。

  簡而言之,提高食品安全標準,政府、市場和民眾的力量都需要釋放,多方共治才能讓食品安全底限越來越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