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提升供給品質和效率

  • 發佈時間:2015-12-29 06:01: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深化改革的關鍵詞,體現了“十三五”時期經濟治理思路的方向和策略。創新驅動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有效利器。兩者如何更好結合起來?在《中國經濟週刊》、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經濟論壇上,與會專家展開了討論。

  “增加供給要靠技術創新,沒有創新則打不開市場。”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

  “需求側改革注重的是短期的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長期調控,目前我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破解靠什麼?靠創新,包括體制、管理、行銷方式、科技等方面的創新。”厲以寧説。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我理解供給側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想讓‘馬兒’跑得好,就要讓‘馬兒’輕裝上陣。具體地説,供給側管理第一個核心問題是降低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和其他制度性交易成本,能夠讓企業有更多的剩餘用於投資、創新、轉型;第二,要讓‘馬兒’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競技場上展開競賽,政府應減少對企業、市場的直接管制和干預;第三,要在薄弱環節給‘馬兒’提供更好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包括政府、全社會和企業,攜手解決企業現在所面臨的轉型困境”。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生根需要一個載體,而國家級的科創中心和區域創新中心無疑是最適合的企業孵化器、創新經濟樣板間。科創中心在創新經濟中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科創中心所打造的經濟形態、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方向,代表著一種潮流,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最近這些年網際網路消費、涉及網際網路的生活服務業發展得非常快,其中大部分屬於商業模式創新,下一步我們可能更關注硬科技、深技術,依靠技術創新來支撐未來的創新創業發展。”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透露。

  “過去,中關村更多承擔了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角色,未來5年,中關村的功能定位將有所轉換,要成為全面創新改革的試驗田,要成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一個創新的源頭、基地。”中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蔣海軍説。

  上海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建議,首先要建立對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尤其要解決創業企業“最先一公里”——第一桶金的問題。第二,要為科創企業提供科技金融的綠色通道,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打造好創新創業的生態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