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將加強供給側改革促發展動力轉換

  • 發佈時間:2015-12-29 06:00: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政策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需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動力順利轉換。實行結構性改革,要求宏觀政策要穩,要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為此,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大力度—

  12月28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召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會上表示,2016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財政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動力順利轉換。

  收支矛盾加劇

  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收入潛在增長率下降,再加上實施“營改增”等減稅措施,收入形勢將更嚴峻。同時,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收支矛盾加劇

  “十三五”時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要科學分析‘十三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牢牢掌控工作主動權。”樓繼偉表示。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國民經濟供給側驅動增長的條件將發生重大變化,需求管理政策邊際效應遞減,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經濟從高速向中高速增長轉變主要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不是在需求側,而是在供給側,這是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看到的本質性問題。”樓繼偉説。

  在這種形勢下,財政收支矛盾呈加劇之勢,平衡收支壓力較大。我國間接稅佔比較高,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PPI連續下降,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幅度更大。“近幾年,財政收入已由過去兩位數增長轉變為個位數增長。今年的收入形勢比年初預期嚴峻得多。”樓繼偉説,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收入潛在增長率下降,再加上還要實施“營改增”等減稅措施,收入形勢將更嚴峻。

  與此同時,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增支需求仍然較大,支出結構僵化、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問題依然突出,中長期支出壓力很大。樓繼偉分析説,特別是養老、醫療等社保支出前些年提高標準幅度大,財政補助比例較高,隨著老齡化加速,加上制度設計存在一些不足,財政對養老、醫療保險基金補貼的風險將逐步暴露。

  推動財政供給側改革

  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把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推進國企改革;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在新常態下,既然經濟運作存在的問題有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原因,就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財政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發展動力順利轉換?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透露,將從4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值得關注的是,財政部門將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將一些適宜地方政府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減少中央和地方職責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項;同時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2016年不僅將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把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還將積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産資訊系統。部分地區還將開展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此外,“還將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增強花錢的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並繼續積極盤活存量資金,努力調整支出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存量。”樓繼偉説。

  二是推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比如,從財政角度支援深化銀行業、資本市場、保險業發展與監管,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革,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體系;支援健全利率調控體系,改善利率傳導機制。此外,財政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研究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完善金融企業財務監管制度,督促金融企業抓好呆賬核銷、批量轉讓、貸款減免等政策落實。

  三是大力推進國企改革。比如,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重點支援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作效率,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再如,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四是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結構性改革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尤為重要。”樓繼偉説。這需要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職責,確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在養老保險方面,將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進一步健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在此前提下,實行全國統籌,基本養老金調整與繳費貢獻掛鉤。在醫療保險方面,建立合理分擔、可持續的醫保籌資機制。推進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結合新型城鎮化,調整優化醫療資源佈局,真正建立有序分級診療格局。

  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

  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調整優化支出結構

  實行結構性改革,要求宏觀政策要穩,要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6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大力度。”樓繼偉説。

  “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樓繼偉表示,同時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如繼續推進“營改增”試點、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完善涉企收費監管機制等,堅決遏制亂收費。

  樓繼偉強調,要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比如,將政府性基金預算結轉結余資金,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對上年末財政存量資金規模較大的地區或部門,適當壓縮下年財政預算安排規模;編制每一個項目或安排轉移支付時都要先消化存量,再考慮安排增量。“實現盤活存量實時化,對於執行進度較慢的部門項目預算,以及未按規定及時分解下達或者閒置沉澱的轉移支付,各級財政可以及時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資金支援的領域。建立庫款餘額與轉移支付掛鉤機制。”樓繼偉説。

  此外,還將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樓繼偉説,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同時,中央基建投資集中保障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堅決從一般競爭領域退出。此外,創新財政支出方式,一方面市場化運營各類投資引導基金,牽引帶動社會投資,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推進PPP融資支援基金儘早運作,加大PPP規範推廣和項目落地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