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助力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 發佈時間:2015-12-28 14:02:5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財政廳按照相關規定,整合中央文化發展、改水改廁、農村公路、農村環保等專項資金及自治區配套資金,實施了5398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郎福寬説。

  為切實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自2010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包括農家書屋、綜合文化體育設施、村級廣播文化資源資訊共用、流動電影服務、村衛生室醫療設備完善、太陽能公共照明、村莊道路建設、農村垃圾污水整治、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莊綠化美化工程等十項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5年間,共計5398個村(居委會)完成總投資56.98億元,其中,自治區補助37.93億元,地區(市)補助9.29億元,縣(區)補助4.7億元,群眾投勞5.06億元。

  郎福寬對記者説,對於這些工程的建設,主要採取了五方面措施。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提供堅強組織保障。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自治區成立領導小組,並在財政廳專門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人居辦”),明確工作職責,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及時完善工作機制和方案、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做細做實建設規劃、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從而在全區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進了工作開展。

  做細做實前期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初期,自治區領導親率工作組進行專題調研。人居辦也先後多次組成工作組,深入各地市、縣、鄉、村、戶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自治區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詳實、科學的依據。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先試點、後推廣的做法,從而為全面推進工作積累了許多豐富經驗。同時,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基層、走村入戶,大力宣傳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及相關政策,夯實了群眾基礎。

  整合多方力量,提供強大合力。為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自治區黨委、政府按照每村103.69萬元(在此基礎上,自治區給邊境地區每村2萬元的補助)的標準進行核算,要求各級政府分級承擔、群眾積極主動投勞。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各地市、縣區積極爭取援藏資金、本級預算安排資金等方式開展“自選動作”。如山南地區立足實際,整合資金,打造了貢嘎縣德吉新村、乃東縣克松居委會等生態文明小康示範點和錯那縣麻瑪門巴民族鄉、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民族示範村。拉薩、日喀則、昌都、林芝、那曲、阿裏也結合自身實際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人居環境建設亮點。農牧民群眾也根據自身擁有勞力及掌握技能情況積極投工投勞,有的自發組成施工隊施工,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

  加強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各級人居部門牢固樹立“工程品質百年大計,施工安全重於泰山”的思想,始終把工程品質和安全生産工作擺在重中之重,要求各建設單位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標準和規程施工,做到時間服從品質。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定期不定期對工程建設進行監督檢查,每年組織開展2次地、縣兩級交叉檢查驗收,確保工程品質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為解決施工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自治區多次舉辦建築工程培訓班,對農牧民施工隊進行免費培訓。為做到專款專用,各級人居部門不斷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切實做到區、地、縣三級人居資金做到專戶儲存,專賬核算,專款專用。

  堅持建管並重,為發揮最大效益提供保障。各地市、縣區積極探索政府支援、村民自治、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後期運作管理維護長效機制。從地域自然環境、文化傳統、民族風情實際情況出發,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文明村莊、文明戶創建活動,打造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時代精神的鄉村人文精神,豐富群眾精神家園,以農牧民群眾的心靈美促進農村的環境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局勢持續穩定,一大批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潔、具有西藏特色的美麗鄉村矗立在全區各個角落,成為向外展示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一扇窗口。”郎福寬説。

  在建設過程中,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明顯轉變。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活環境好的農牧民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主動學技術、謀跨越、求發展、奔小康的願望更加迫切,中華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公民意識不斷增強。如今的農牧民,“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明顯改變,等政府救濟、靠領國家補助的少了,比哪家能掙錢、哪家生活好的多了;求神拜佛的少了,學知識的多了;不講衛生的少了,講文明的多了,發家致富、奔小康已成為農牧民群眾的迫切願望,講文明、樹新風也成為農牧民群眾的現實追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