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哪些事件影響網際網路金融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2-27 15:34:0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王曉潔)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繼續爆髮式增長,從P2P、股權眾籌,到網際網路保險、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生活。這一年,行業內也發生了諸多影響行業發展的事件,透過這些事件,可看出網際網路金融正在從“野蠻生長”,向有監管有規則的方向發展。
事件一: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指導意見出臺,“三無”亂象將終結
經歷了多年“無監管、無門檻、無規則”的“三無”亂象後,7月18日,首部全面闡述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指導性文件《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
意見明確了監管責任,劃定了業務邊界,提出了具體監管建議。業內人士指出,網際網路金融在釋放利好的同時,也需防範技術、運營、欺詐等方面風險。
事件二:首批民營銀行全部開業,小微金融是特色
2015年,我國首批5家民營銀行全部開業。11月,5家銀行首次披露成績單,資産總規模超500億元。
對於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民營銀行而言,在與大銀行進行差異化競爭中,小微金融是特色,在紓解民間借貸需求、創新銀行業務模式方面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事件三:個人徵信進入監管視野,“信用經濟”值得期待
央行1月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商業化個人徵信機構正式進入監管視野。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徵信機構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並已開展相關業務探索,只待央行頒發“準生證”。
美國信用評分公司FICO中國區總裁陳建表示,中國的“信用經濟”值得期待。
事件四:網際網路保險監管細則落地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7月27日正式出臺,這是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發佈後面世的首份行業配套文件。2015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保險市場實現保費收入816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逼近2014年網際網路保險全年總保費規模。
易觀國際分析認為,隨著監管細則落地,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結構不均衡、滲透率不高、同質化、誇大宣傳等問題將逐步好轉。
事件五:第三方支付將迎“最嚴監管”,仲介性是其本質
7月31日,央行發佈《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賬戶管理、客戶權益保護方面做出詳細規定。
網際網路諮詢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表示,意見稿強調了第三方支付的仲介性。
事件六:“第一案”相繼開庭,市場和法律環境亟須完善
2015年,在具體監管細則尚未明確的情況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第一案”相繼開庭。8月,股權眾籌領域首個民事案件開庭,原告“人人投”狀告諾米多餐飲公司,法院判決“人人投”勝訴;12月,P2P機構訴評級機構第一案開庭,“短融網”訴“融360”不具備信用評級資格,該案還在審理中。
網際網路金融研究機構零壹財經CEO柏亮認為,在這一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仍存模糊地帶,評級機構也缺乏公信力。因此,網際網路金融要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亟須完善。
事件七:P2P躋身“萬億俱樂部”,健康發展仍征途漫漫
根據網際網路金融研究機構“網貸之家”的監測數據,截至10月底,全國P2P平臺曆史累計成交量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983.49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躋身“萬億俱樂部”,説明P2P正成為主流的理財方式之一,但行業健康發展仍征途漫漫。
事件八:移動支付全面開花,客戶隱私保護和資金安全將面臨挑戰
2015年是線下電子支付大規模應用“元年”,快餐店、超市、商場幾乎都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工具。央行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全國銀行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49.76億筆,金額594.15萬億元。其中,移動支付業務22.86億筆,金額26.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34%和445.14%。
專家認為,未來,移動支付將使線上線下的商業活動充分融合,而如何保護客戶隱私和資金安全是行業面臨的挑戰。
事件九:《大聖歸來》眾籌成功,引發普通投資者關注
國産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讓股權眾籌這一投資方式為許多普通投資者所了解。影片出品人路偉在微信朋友圈發起眾籌,獲得來自89個投資人的780萬元。據透露,返還投資人的回報將是本金的5倍。
路偉表示,此片眾籌金額只覆蓋影片10%的成本。做好眾籌,前提是有好産品。
事件十:P2P風險高企,每三個平臺一個有問題
2015年,P2P行業保持高速發展,但問題平臺數量也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問題平臺數累計為1248家,問題平臺佔全部平臺的比例高達34.5%。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表示,P2P行業風險仍不可低估,風控、徵信等模式的創新任重道遠。
展望2016年,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細則儘快落地,設定政策紅線,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讓更多的傳統産業受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