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速降費達標了嗎 評價權力交給用戶

  • 發佈時間:2015-12-25 07:44: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來自工信部的最新消息稱:截至10月底,我國固定寬頻和移動流量平均資費水準下降幅度已超過50%、39%,完成提速降費年度目標;預計全年4G用戶突破3.8億,IPTV用戶超4500萬;今年工信部配合相關部門處置違法違規網站4378家,競爭秩序進一步規範。

  “提前”“超額”——這可謂2015年提速降費任務的年終頒獎詞。

  從年初的“總理喊話”,到春節後的“討價還價”,在這個“提速降費年”,運營商聲嘶力竭表演“割肉”,而消費者卻在套餐式小恩小惠中挑剔著“誠意”。5月,三大運營商先後宣佈了各自的提速降費舉措,同時,工信部強調年內要完成移動流量單位頻寬平均資費水準下降30%的目標。此外,在網民們的沸反民意中,各地還拿出了地方版的實施意見。不過,不得不説的是,理論上的“階段勝利”,和輿論期待的普惠願景還有不小的差距。

  一則,今年的提速降費基本是“被逼的”。最典型的是今年電信日前夕,三大運營商推出眼花繚亂的“提速降價方案”,諸如閒時流量、夜間流量等。名目眾多,華而不實,尤其是高調的“不清零”,不過是把一個月的有效期延時到兩個月而已。做起來一套,喊起來一套,數字上的利好,要印證為用戶每月的“優惠感”,實在太難太難。

  二則,公眾對提速降費寄寓的期待太高。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已達6.68億人,比整個歐盟的人口數量還要多,而預計今年中國手機用戶將達到10億。與此同時,“十二五”期間,網際網路經濟在中國GDP中佔比持續攀升,2014年達到7%,佔比超過美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市值總和也超過了中國股市的1/4。可見,在網路化生存成為常態的今天,無論是企業生産經營成本,還是市民生活交際成本,都會因為網費和網速的變化而出現巨大的差別,此時對提速降費的期待,其實是希望生産關係能不被扭曲、不至於悖逆生産力發展的正途。

  此外,提速降費吁求的背後,是希望重整電信市場關係。就我國電信業而言,目前共發放了42家行動通訊轉售試點批文,允許42家民營企業進入到行動通訊領域,引入民資的效應逐步顯現。但不得不説的是,這些虛擬運營商的總體力量顯然還不足以撼動三大國企運營商的市場地位,一個均衡而自由博弈的電信市場仍未成型,而消費終端的提速降費,必有賴於“上游”秩序與規則的重塑與確立。

  實踐早就證明:行政命令固然能立竿見影,但要想真正提速降費,只有遵從價值規律,讓市場競爭決定服務與價格走向。“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網際網路。速度快不快,價格貴不貴,不單單是個民生議題,更關係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當然了,既然是個“年終考”,有沒有“階段勝利”,還是把好評差評的權力交給消費者吧。

  □鄧海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