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警”應急措施能否減緩霧霾?
- 發佈時間:2015-12-24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12月22日24時,北京連續生效了4天的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按期解除。但是23日還是污染天,紅色預警為何沒有延長?請關注——
12月22日24時,北京連續生效了4天的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按期解除。從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最新預報看,23日雖有冷空氣,但勢力太弱,空氣品質只能改善到三級輕度污染到四級中度污染。
不延時是空氣污染下降到中度
環保部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灰霾面積為66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截至22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48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
北京為何沒有延遲紅色預警時間?據今年3月修訂後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定,空氣重污染預警由輕到重依次分為藍、黃、橙、紅四個級別,無論啟動哪一級別預警,關鍵都是必須達到“重污染”狀態,然後根據重污染持續時間來確定預警等級。最高一級“紅色預警”啟動標準是,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根據此前預報,此輪重污染從19日一直持續到22日,重污染時間連續四天,符合紅色預警條件。
儘管23日污染不能完全消除,但從預報情況看,空氣是中度污染水準,達不到重度污染。因此,不延時紅色預警。
北京從2013年執行新空氣品質標準,即空氣品質從好到差依次分為六個級別,分別是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五級重度污染和六級嚴重污染。
應急措施減污約30%
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包括工業企業停産限産、工地停工、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等,實施這些應急措施,能否減緩霧霾污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研究員説,初步分析結果表明,由於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各相關城市採取應對措施,應急效果初顯,PM2.5累積速度大為減緩。
根據數值模擬評估結果,此次北京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污染物的減排量達到約30%左右,周邊省份綜合應急措施對污染物的減排量約25%左右。
專家組通過對京津冀核心區域2+4城市預案實施情況進行初步評估,認為此次京津冀地區應對這次重污染天氣過程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預警發佈時間早。提前落實應急減排措施,河北各城市提前2天發佈預警、啟動響應,北京、天津提前1天。二是應急減排力度大。河北保定自12月4日起一直保持嚴於紅色預警的應急減排措施,北京、廊坊採取紅色預警響應措施,天津、唐山、滄州採取黃色預警響應措施,天津23日0時還升級為紅色預警。三是形成聯防聯動工作局面。六個城市從自身特點出發,提前採取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北京加強機動車控制、天津加強工業排放控制、河北加強工業和燃煤控制,周邊省市也啟動了高級別的減排措施,有效減緩了污染程度。
“依據多年監測建立起來區域排放清單,通過模型模擬,可以看到北京從19日7時紅色預警開始,到22日0時,PM2.5下降比例約在20%—25%之間。”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程水源説。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説,從北京主要污染源排放清單看,機動車是最大污染排放源。因此,在減排措施裏,單雙號限行措施的貢獻應該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峰值期間減排效果更為明顯。
提前預警效果明顯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11月份以來,北京及周邊地區風速平均約1.9米/秒,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氣相對濕度有較大增加,較常年同期高21%;混合層高度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遠低於正常1000—1500米的高度,使得大氣擴散條件變差。”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所長孟凡介紹説。
與此同時,進入採暖期後,華北地區燃煤污染排放明顯升高,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與農村原煤散燒較普遍,加上機動車和工業源污染大量排放,區域性污染負荷仍很大,導致北京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頻次、天數明顯增多。
18日,環保部緊急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政府印發《關於做好12月19日至22日空氣重污染過程應對工作的函》,要求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協作機制通知精神,加強重污染天氣預報和研判分析,及時準確發佈預警,啟動響應等。同時,對遼寧、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陜西等省也發出預警通知。
“環保部成立了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由部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相關司局和監測總站等技術支援單位參加,特別是集合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專家團隊,為重污染天氣應對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環保部應急辦負責人説,環保部17日還啟動I級應急響應,派14個督察組進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督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這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做出了充足的提前量,像北京提前24小時紅色預警,對延緩重污染速度和強度都有明顯效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説,“區域聯防聯控,有針對性的控制污染源也起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