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空氣重污染預警:應急機制不能成擺設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金 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8日至10日,北京市首次啟動了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事業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全市範圍內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對霧霾嚴陣以待。

  在此之前,大部分城市最高級別的污染預警從來沒有啟動過,多停留在了紙面上。在11月底席捲我國北方的那場嚴重霧霾天氣中,公眾對於霧霾預警遲遲未能升至最高級別議論紛紛、頗有不解。

  雖然啟動最高級別的污染預警有一個判斷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需要科學、客觀地分析預測未來霧霾的持續天數,不能輕易草率地亂作為,給生産、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但也要避免置公眾的健康于不顧,因為怕擔責任就不敢作為。

  如果最高級別的污染預警從來沒有實施的可能,就失去了指導意義,有必要重新修訂標準以切合實際。面對霧霾肆虐,如果我們不能積極地行動起來、有所作為,再好的方案、制度也成了“紙上談兵”,所謂的應急機制也就成了“花架子”一樣的擺設。

  在不作為的背後,其實和某些地方錯誤的發展觀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旦紅色預警要求企業停産,會影響當地的經濟和GDP數據,進而影響政績。而正是某些地方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縱容包庇,才使得污染大戶在眼皮子底下冒著黑煙。這種不作為,就是對公眾不負責任。

  雖然啟動紅色預警意味著要實施停産、停課、限行等應急措施,會給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但重度霧霾之下,如果不啟動紅色預警,則相關減排措施無法進行,不利於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也違背了最大限度保護公眾健康的原則。

  日前,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對應急預案啟動不及時、應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責任。相比過去,此次北京市發出紅色預警可謂行動迅速、措施果斷,事後的監測結果也表明,啟動應急機制對於降低大氣污染水準發揮了積極作用。

  霧霾紅色預警,來了總比不來好。對於霧霾應急預警態度的轉變,從深層次來説,實際上也反映了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是迅速行動還是拖拖拉拉,是為人民服務還是漠不關心。

  總之,要讓應急機制在危急時刻真正地派上用場、應得了急,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