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直投業務遭遇監管喊“剎車”
- 發佈時間:2015-12-24 01:00: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媒體23日報道,包括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等在內的17家商業銀行收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將被撤回。對此,銀監會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此消息屬實。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直接從事私募基金業務已經違背了現有《商業銀行法》的相關規定,因此被撤回資格屬情理之中。不過,銀行仍可通過子公司申請私募基金牌照來涉足這塊業務,這需要一事一批。
自2015年6月11日監管對私募基金管理業務開閘以來,共有17家商業銀行向基金業協會申請並完成相關備案。在取得該資格後,銀行將能夠以非公開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來設立基金,並直接投資于股票、股權、期貨、債權等多個市場,更好地拓展資産管理業務範圍,縮減投資通道;也有助於推進“股+債”結合的投貸聯動。由於《商業銀行法》對於商業銀行投資于非自用不動産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明令禁止,因此,銀行獲得私募基金管理資格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在銀行綜合化經營的大趨勢之下,監管層逐步放鬆銀行直投業務的信號。不過,截至目前,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這17家銀行還未真正開展相關業務。
針對銀行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被撤回,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監管層應該主要還是考慮到要遵循《商業銀行法》的法律法規。如果銀行既做貸款業務、又做投行業務,且兩者之間沒有防火牆進行隔離,那麼風險很容易傳導。他同時表示,銀行也可以設立子公司,並通過子公司申請私募基金牌照來涉足這塊業務。子公司在形式上就是防火牆,它使得商業銀行在發展新業務的同時防範風險,並且合法合規。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綜合化經營終將是一個大的趨勢。尤其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依靠傳統的貸款業務來盈利的模式已經受到重大衝擊,銀行越來越傾向於通過中間業務來盈利,而與直投、理財相關的大資管模式將是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目前來看,通過子公司模式來獲取相關牌照並開展業務將更為可行。
週三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業務牌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