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曹宇:我國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創新與監管

  • 發佈時間:2015-11-25 20:23: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信用卡業務是金融業務與資訊技術相結合併不斷創新的集中體現,其立足於支付融資服務一體化、線上線下渠道多元化的優勢,為廣大居民帶來了安全便利的消費體驗,也為眾多企業創造了豐富的商業機會,已成為我國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交易效率、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發揮了積極作用。銀監會致力於通過有效監管切實防範信用卡業務風險,促進信用卡業務穩健有序發展。

  自1985年中國銀行在珠海發行第一張信用卡以來,我國信用卡産業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僅有2家銀行提供發卡業務,到現在已有333家發卡銀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各類銀行機構共發行信用卡4.5億張,信用卡全年交易金額19.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消費金額13.2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從2006年的3%上升至2014年的49%,在GDP中的佔比從2006年的1%上升至2014年的21%。信用卡業務已成為我國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交易效率、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發揮了積極作用。

  ?信用卡業務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信用卡業務立足於支付融資服務一體化、線上線下渠道多元化的優勢,為廣大居民帶來了安全便利的消費體驗,也為眾多企業創造了豐富的商業機會。信用卡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成為促進消費需求升級、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一是信用卡業務發展促進了居民消費。信用卡具有申請便捷、應用廣泛、使用方便、迴圈信貸和免息還款等特點,是重要的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發卡銀行通過信用卡業務,為消費者提供了日益豐富的金融服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活力。在服務渠道方面,銀行為消費者搭建了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等在內的多層級、立體化的服務網路;在服務範圍方面,信用卡業務已廣泛覆蓋商品銷售、餐飲娛樂、教育培訓、出行旅遊等眾多消費領域;在服務方式方面,信用卡業務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群提供專業高效的支付和信貸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信用卡業務發展帶動了産業發展。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形成了涉及發卡銀行、收單銀行、收單服務機構、銀行卡清算機構、特約商戶、信用卡業務外包服務商、徵信機構、持卡人等多個主體的産業鏈。特別是與上下游的服務業、製造業等多個産業緊密聯繫,帶動了整個産業鏈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制卡企業、POS/ATM機具生産廠商、第三方支付企業、數據公司等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此外,信用卡業務經營者基於各類新技術應用,為商業企業提供數據挖掘和分析服務,支援了企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三是信用卡業務發展推動了社會誠信建設。信用卡業務完整記錄了持卡人的消費和還款資訊,有效促進了市場透明度的提升。一方面,信用卡交易記錄直接反映了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和違約情況,2006年至2014年,信用卡行業累計向徵信系統提供了8億條信用資訊,成為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主要來源,對推動我國徵信體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每筆信用卡業務都會在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和商戶機具中形成統一的電子記錄,既能協助商戶提高記賬管理效率,也能避免賬外經營和偷稅漏稅行為。特別是信用卡中的公務卡和商務卡業務,能夠使財務管理部門完整記錄和有效監督採購、差旅等活動的支出情況,在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降低反腐成本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信用卡業務為銀行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持續活力

  信用卡業務是金融業務與資訊技術相結合併不斷創新的集中體現,在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基礎上的持續創新,使信用卡業務能更多地運用科技進步的成果,以適應不斷升級的金融消費和服務需求。

  一是對傳統銀行服務模式的創新。小小一張信用卡的背後,實際上是整合銀行各類服務的大平臺。信用卡借助日益豐富的電子銀行服務渠道,與櫃檯服務緊密結合,提高了商業銀行的運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簡便和多樣化的服務,賦予了客戶辦理銀行業務的自主性,擴大了客戶在時間、空間和業務品種上的選擇權,也明顯簡化了銀行的業務手續。這種服務模式的創新,在大量節約客戶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各項經營成本。

  二是對傳統銀行産品模式的創新。信用卡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金融産品創新最集中的領域之一,銀行通過不斷開發契合市場需求的信用卡産品,持續加深居民日常生活與金融服務的融合度。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信用卡産品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多元化的發展過程,目前已經形成了與公共查詢類、基本功能類、網上交易類、系統聯通類和直接業務類等5大類金融服務緊密結合的發展態勢,為持卡人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綜合化金融産品。

  三是對傳統銀行發展模式的創新。信用卡縮短了客戶與銀行的距離,加快了客戶需求的傳導和響應,使銀行更加了解客戶的消費需求、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進一步貼近市場,細分客戶群體,業務創新的目標更加明晰,能夠提高研發效率,縮短開發週期,為客戶量身定制更具針對性和人性化的服務。信用卡業務基於電子化的“一籃子”處理方式,可以快速完成新産品向市場的投放,提高客戶接納各類金融服務的效率,擴大銀行服務的覆蓋範圍,並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市場透明度和跨地區、跨境業務處理的更高要求。

  四是對傳統銀行管理模式的創新。在起步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均採用內設部門模式管理信用卡業務,信用卡業務規劃、行銷管理、運營管理、資金核算、風險管理等職能需要在不同部門間協調。在銀監會引導下,自2011年開始,部分有條件的商業銀行以信用卡業務為“試驗田”,積極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對獨立的信用卡中心。與傳統部門制的經營管理模式相比,信用卡中心顯示出了獨立性強、結構扁平、經營效率高等優勢,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境內信用卡發卡量100萬張以上、信用卡貸款規模3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14家商業銀行均已設立全國性信用卡中心。目前,我國信用卡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了商業銀行內設部門經營、信用卡中心相對獨立經營以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聯合經營等多樣化的管理模式。

  ?有效監管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堅實基礎

  伴隨著我國信用卡業務30年的發展歷程,信用卡業務的監管也經歷了從20世紀80年代依靠市場自律管理,到目前逐漸形成一整套系統化、科學化監管體系的發展過程。銀監會高度重視信用卡業務的監管,致力於通過有效監管切實防範信用卡業務風險,促進信用卡業務穩健有序發展。

  一是積極加強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銀監會成立以來,陸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銀行卡服務和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信用卡業務的各個環節提出了規範性要求。2011年,銀監會出臺《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從管風險、管法人、管內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對業務準入、發卡管理、收單管理、風險管理、監督管理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範,推動商業銀行建立有效的信用卡業務經營和風險管控體系。

  同時,銀監會還與相關部委密切配合,積極推動完善信用卡業務的會計、統計、徵信、稅收、核銷等配套制度,努力為信用卡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持續加強日常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針對信用卡業務國際化和高科技化等特點,銀監會建立了有針對性的風險監測體系,對信用卡業務實施持續的日常監管,及時進行風險提示。督促商業銀行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信用卡業務發展戰略,科學論證風險管理策略和制度,不斷完善産品定價機制和風險管理措施,確保信用卡業務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資訊得到充分披露,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良好保障。

  三是努力加強創新監管,促進信用卡業務穩健發展。銀監會注重加強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創新的監管指導。在制定監管政策時,認真研究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充分聽取業界意見,為業務創新預留空間。在日常監管中,督促銀行充分考慮自身的資本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按照成本可算、風險可控、資訊充分披露的原則開展業務創新。銀監會還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對監管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準,以適應信用卡業務創新監管的要求。

  經過銀監會和各發卡銀行的共同努力,我國信用卡業務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有效控制了風險,為進一步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至2014年底,我國信用卡逾期應收賬款905億元,佔應收賬款的3.8%,呆賬率為0.98%,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處於較低水準,風險總體可控。

  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前景廣闊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的信用卡市場在市場主體和業務專業化方面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市場主體更加多元化。發達國家信用卡市場中,通常是商業銀行和專業信用卡公司並存。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信用卡貸款規模排名前300家機構中,有236家商業銀行和64家信用卡公司;在美國信用卡貸款規模排名前100家機構中,有48家商業銀行、52家信用卡公司。二是業務種類更加豐富。發達國家的信用卡業務已經形成了信用卡、簽賬卡、預付卡、旅行支票業務、小企業融資、消費貸款、學生貸款、持卡人緊急救援、信用卡客戶財務規劃諮詢服務等更加豐富的業務品種。三是服務範圍更加廣泛。發達國家的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更加關注通過深度數據挖掘,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持續記錄持卡人的家庭財務狀況、消費行為和經濟活動,動態評估持卡人風險承受能力,以專業化精細化的經營管理服務於更廣泛的人群。

  從國內需求看,信用卡業務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是滿足普惠金融需求。信用卡業務與電子渠道和網際網路技術緊密結合,在提升金融覆蓋面、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向更廣泛的人群和地域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務。二是滿足經濟轉型升級需求。信用卡業務直接對接消費金融,為客戶提供豐富多樣的融資服務,能夠有效滿足我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時期巨大的現實需求。三是滿足銀行業改革發展需求。深耕信用卡市場,進一步推進信用卡業務産品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有助於持續推動我國銀行業改革轉型,並促進銀行業實現差異化發展。

  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信用卡業務的經營者、信用卡産業的參與者以及信用卡行業的監管者都應當積極思考,緊緊抓住信用卡業務發展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技術升級,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努力實現信用卡業務穩健發展。

  一是逐步強化金融服務的分層供給,加強普惠金融服務。信用卡業務已成為現代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銀行傳統服務、消費金融和小額貸款等,共同組成了服務分層、業務互補、風險分擔的金融服務體系。信用卡業務應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既提供標準化産品,也提供個性化服務;既服務高端客戶,也服務普羅大眾。與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有機互補,完善競爭合作關係,共同充分發掘市場機會,擴展覆蓋客戶類型,提高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填補服務空白領域,更好地契合金融消費者在消費行為、用卡體驗和支付安全方面的新需求,有效對接居民消費、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需求,加強普惠金融服務。

  二是精耕細作信用卡業務的場景服務,深化服務升級。“場景服務”是很多行業最近幾年提出的新發展方向,但從信用卡行業發展歷程看,早在60多年前信用卡業務就已開始探索“場景服務”。當前,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又為信用卡業務提供了更豐富的場景服務需求,也為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國銀行業應強化資金實力、業務數據、技術應用和服務網路的結合,使信用卡業務的資金和資訊同步流動,整合形成不同的智慧服務方案,整合關聯刷卡交易的地理位置、交易時間、成交內容等資訊,實現資金沉澱和生産消費的高效連接,並帶動信用卡相關的各類産業升級。

  三是加強監管與創新引導並重,促進信用卡業務穩健發展。銀監會將持續引導商業銀行借鑒成熟的國際經驗,適應市場需求,繼續積極探索和推進信用卡服務模式、産品模式、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指導條件成熟的銀行對信用卡業務進行子公司改革試點,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專業、優質的服務。同時,銀監會也將進一步加強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促進商業銀行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信用卡業務面臨的各類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我國信用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作者曹宇係中國銀監會副主席。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誌2015年第10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