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渠引水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5-12-23 08:33:1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高飛

  “我原來住在山上,窮的很,前年我靠信用從農商行貸了五萬元,開始在山下的村裏養雞,這幾年收入不錯,今年準備再貸二十萬,擴大養雞場規模。”廣西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大板村村民農新星笑呵呵的説,“我們村裏像我這樣的還有二十多戶,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據了解,像農新星這樣通過信用貸款致富的農戶,在田東還有很多。

  2011年底,田東縣作為國家首批六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與北京市大興區、河北玉田縣、吉林省九台市、福建省沙縣及湖南省沅陵縣共同承擔起農村金融改革的重任,目的是通過探索創新農村金融體制,著力破解當前農村存在的融資難、貸款貴、金融服務弱、信用環境不佳等問題。

  幾年來,各個試驗區積極探索改革路徑與模式,極大滿足了農民和農業發展多樣化的信貸需求。這些做法哪些值得全面總結,哪些思路值得更大範圍推廣,農村金融改革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又産生了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備受期待,總結和梳理試驗區有益經驗,對破解當前農村地區廣泛存在的金融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用建設是解決農村金融困境的“金鑰匙”

  如果問經歷過農村金融改革的基層幹部,農村金融存在什麼問題,可能有許多答案。但是,如果問農村金融改革的關鍵是什麼?答案卻幾乎一致:信用。的確,現代金融的關鍵問題是信用,農村金融也不例外,破解農村金融困境就是要首先解決農村地區長期存在的信用難題。

  “農民貸款難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信用,信用環境長期沒有得到重視,這樣金融部門即使想放貸也放不了,銀行拿不到農戶的基本資訊,輕易放貸也容易産生不良貸款,貸款擔保和抵押又比較難,因此也就形成了貸款難”。曾經經歷了整個沙縣農村金融改革歷程的縣委書記袁超洪説,要想破解農村貸款難,必須建設較為完備的信用體系,消除銀行與農戶之間的資訊障礙。

  與沙縣一樣,廣西田東縣也一直強調信用建設。“現在全縣80%以上的農戶資訊都在這個信用系統裏面,包括了農戶的方方面面80多項資訊,而且這個系統也一直處於更新之中,不僅為銀行貸款提供了依據,而且也為政府進行有效管理提供了方便。”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辦公室主任李潤權説。

  田東縣平馬鎮四平村51歲的黃壽平,前年流轉了村裏30多畝土地種番茄,兩年下來掙了60多萬,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建起了一座全村“地標建築”——村口一座三層小樓。“這多虧了前年農商行20萬的貸款,幫我流轉了土地,才能有現在的收入。”黃壽平説。“貸款額度高是因為他是村裏的3A級信用戶,對這樣的信用貸款戶,我們銀行很樂意支援,而且我們行對這樣的信用戶10萬以下貸款是免擔保和抵押的。”田東縣農商行副行長黃金莎告訴記者。

  沙縣高橋鎮官莊村是沙縣第一個實施農村金融改革的村集體,該村官莊組村民徐道平説:“原來貸款實在太難了,銀行要擔保,我們又找不到,致富沒門路,現在只要是信用好,從銀行貸十萬塊錢,兩三天就能拿到手,原來想都不敢想。”與徐道紅同一個村組的張萬炎對此也深有感慨:“原來想過好日子,沒有啟動資金,幹著急沒辦法,現在靠好信用就能貸到款,信用就是真金白銀啊”。

  合作共擔是金融風險的“防火牆”

  僅靠信用雖然能破解貸款難題,但是作為金融機構必須考慮金融風險,為了有效防範風險,必須加強風險防範的制度設計。與商業貸款中風險由銀行與客戶承擔有所不同,試驗區在風險共擔中強化了合作,構建了政府、銀行、保險與農戶共同承擔風險的機制。

  以沙縣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為例,據沙縣副縣長鐘旗勝介紹,在風險控制方面,擔保基金通過設立“農戶信用等級、農戶互保、利率約束、銀保互動、風險保障金”五道風險防線,特別推出國壽小額貸款借款人定期壽險,提高借款農戶抗風險能力,而且為農戶提供三分之二的保費補助。通過五個步驟,就構建了農戶、政府、銀行與保險多方共同承擔風險的機制,農戶貸款風險極低,也降低了金融風險帶給每個主體的壓力。

  無獨有偶,北京市大興區在龐各莊鎮和青雲店鎮,各選取一個村開展融資擔保基金試點,建立信用互助合作社,共同承擔貸款中出現的風險。

  與沙縣和大興區的做法不同,湖南沅陵建立多層次的融資擔保機構,縣農發公司作為借款主體,政府控股的蘭波擔保公司作為融資擔保平臺,為小微企業貸款提供組團擔保。通過將多個擔保機構的信用整合“抱團”成一個共同的擔保體系,從而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僅是風險共擔,政府實施的風險補償機制也是金融改革一大特色。”田東縣金融辦副主任鄧小武説。據了解,各個試驗區對因推進金融項目而造成損失的金融機構,在核實情況後,政府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償,不僅如此,政府在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涉農貸款貼息、信貸投入獎勵及建立農業擔保體系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金洪雲指出:“在農業支援保護政策體系中,財政和金融具有顯著的協同效應,財政支農政策通過金融杠桿實現效應放大,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需要;金融在農業領域只有得到財政支援,才能實現風險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彌補,才能轉化為支援農業發展的現實資金力量。可以説,農村金融離不開財政支援,這是由我國農村的實際和農業的特點決定的。”

  農村金融改革是新農村建設的“加速器”

  “村裏建立金融服務站以後,貸款是太方便了,村幹部、村民和信貸員在服務站一起核實信用情況,信用好的,不用擔保和抵押,貸款很快就批了,無論是信貸員和農戶,都省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田東縣平馬鎮四平村黨支部書記黃海武説。據了解,各個試驗區加快了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機構網點也逐步延伸到農村,基本上實現了農戶金融服務不出村,極大方便了農戶辦理貸款。

  除了加快建設金融基礎設施,各個試驗區不斷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吉林省九台市將糧食直補款當作擔保創新金融産品並不斷推廣,而大興區實施的“租益貸”,以預期穩定租金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從而解決缺乏有效擔保但有穩定租金收益主體的信貸難題,河北玉田則把穩步發展農村資金合作社作為解決農民資金需求問題的突破口。

  改革好不好,得看群眾是哭還是笑。農村金融改革是否成功還得看基層幹部群眾怎麼評價。“前幾年我大學畢業後,準備回家創業,但是啟動資金不足,幸虧咱們銀行支援,而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貸款額度和還款日期,解決了許多大問題。”田東縣思林鎮真良村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青松説。

  “除了靠信用貸款以外,我們還根據資産評估機構的報告進行靈活處理,比如調整抵押率,盡可能幫助農戶更好地使用貸款,銀行也取得了不錯的回報。”北部灣村鎮銀行副行長張保東説,“原來我們擔心農戶還不了錢,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即使有一些不良貸款,發生率也是極低,完全在我們的可控範圍。”

  改革不僅激發了沉睡的農村金融市場,也帶動解決了許多其他問題。“農村金融改革不僅給老百姓提供了發展生産的資金,意想不到的還有金融改革帶來的溢出效應,不僅百姓信用意識不斷增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長足發展,基層幹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原來在村裏辦件事情,村幹部得挨家挨戶到府做工作,自從實施金融改革後,幫助百姓貸了款,群眾逐漸認可村幹部,村裏事兒辦起來容易很多。不僅如此,現在農村娶媳婦、嫁姑娘都得先問問是不是信用戶,不是信用戶的結婚就受影響。”袁超洪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