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供給側管理助推宏觀調控方式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2-22 18:24:0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管理助推宏觀調控方式創新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何自力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加強供給側管理,將其作為推動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這標誌著我們黨對市場經濟運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標誌著宏觀調控指導思想和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需求側管理指在宏觀管理中主要通過財政和貨幣財政等經濟手段對需求進行調控,間接達到調控供給的目的,以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需求側管理的邏輯是:政府調控需求,需求引領供給。供給側管理指在宏觀管理中對供給進行直接調控,以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供給側管理的邏輯是:政府調控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管理各有特點,各有利弊,將二者結合起來,有助於提高宏觀管理水準,有助於防止經濟比例關係失調,有助於克服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失衡,實現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穩定運作。
改革開放以來,在推進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不斷加強,政府主要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經濟手段對需求側進行調控,以達到間接調控供給,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的目標。應該説,這一改革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靠行政命令管理經濟的做法具有重要突破意義,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是正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指出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的同時,還應該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廢,表現在宏觀調控上,就是在重視需求側管理的同時,還應該重視供給側管理,否則,生産要素的不合理配置、供給與需求的失衡在所難免,目前中國經濟運作中出現産能過剩嚴重、庫存大、杠桿高、産品品質等級低下等問題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強供給側管理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將其作為推進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手段,強調通過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共同發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目標,這標誌著我們黨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了,宏觀調控的指導思想和體制機制實現了重大創新。
加強供給側管理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而是要在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實現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的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宏觀調控能力。與需求側管理相比,供給側管理比較重視政府對企業的直接干預,但是這種直接干預不同於計劃經濟下的行政命令式干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供給側管理是在充分尊重企業自主權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以利益為導向的,是以為企業創造更為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更有力的競爭優勢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供給側管理有諸多優點:其一、有助於對現有企業進行快速的關停並轉,淘汰落後産能;其二、有助於對優秀企業進行精準定向支援,提升經濟運作品質;其三、有助於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優化産業組織結構;其四、有助於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其五、有助於激勵企業提高産品品質,生産更加適銷對路産品;其六、有助於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發展。顯然,在宏觀管理中充分發揮供給側管理的作用,對提高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具有十分作用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加強供給管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供更多高品質産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通過供給側管理加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用發展成果;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通過加強供給側管理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證法、兩點論,更好發揮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管理協同作用,提高宏觀調控的品質和水準,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快速運性;加強供給側管理要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供給側改革著力打造中國製造新品牌,提升國際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