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發佈時間:2015-12-22 06:29:47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民要吃飯、要致富,土地就是命根子。除了家庭,地裏的莊稼是我的全部。”這是定西市通渭縣襄南鄉東坪村孫家坪社一名普通農民孫愛紅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對農民來説,辛辛苦苦、起早貪黑一年下來,地裏的莊稼豐收就是最大的喜事。2009年回家過年,聽説縣上推廣的全覆膜雙壟溝播技術,取得了可喜的集雨保墑增産效果,玉米單産達560公斤,與水川地單産相當。孫愛紅將信將疑,信的是坐車路過的地方確實包了好多地膜,而且是能把地面全蓋住的大地膜;疑的是包了地膜的旱地産量能和水川地相當。過年的時間他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如果秋覆膜真有那麼高的産量,山上沒人種的水準梯田他都種上玉米,那他既掙了錢,還不用背井離鄉出遠門。孫愛紅是個人前不服輸的人,説幹就幹,他以一畝40元的價格租下了100畝山地,剛好從山頂到山底。前幾年剛推好的梯田地,有的已經成了荒地,開荒種田,談何容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具體怎麼覆膜怎麼種,他一無所知。況且100畝的地都是一家一戶的小塊地,有的地連架子車都不能走,靠人背驢馱連農家肥都運不到地裏,玉米棒子也搬不到家裏。困難再多只有放手去幹,他先修通了田間農路,再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打通了地界,然後東跑西跑向人請教學習,基本掌握了全覆膜雙壟溝播技術,當年開春就全部種上了玉米。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那年夏季後持續高溫乾旱,茁壯成長的玉米先是卷了葉子,直到霜降幾乎沒長多少。雖然比沒覆膜的收成好點,但還是虧得一塌糊塗。

  開弓沒有回頭箭。從不服輸的孫愛紅狠下決心,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他不但沒有退縮,還擴大了規模,借助縣上的優惠政策,又租了200畝山地,請縣上的農技專家全程指導,自己細心摸索,秋覆膜的效果在來年得到了驗證,孫愛紅的200多畝玉米整整打了8萬公斤,比山下川地沒覆膜的都高了好多,全膜玉米真是“旱不垮、打不倒”的“鐵桿莊稼”。經過三年的摸索拼搏,讓孫愛紅真正嘗到了全覆膜雙壟溝播技術的甜頭,年收入達20萬元,成了全縣的種糧大戶,鄉上縣上給他獎勵了覆膜機等農機具。

  2012年,全省開展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雙聯單位的領導和幹部主動到府幫助孫愛紅,給他講政策、理思路、聯繫貸款,他的家業進一步擴大。流轉的土地已經達到800畝,孫愛紅真正成了全縣叫得響的種糧大戶。經過雙聯單位協調,農技人員到府手把手指導,他從粗放經營向精細經營轉變,探索出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實用小技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回鄉種糧近十年來,孫愛紅吃了苦中苦,也在種糧的艱辛中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夢想,今年800畝全膜玉米和400畝中藥材純收入預計在40萬元以上,他註冊成立了定西市第一個家庭農場,在種植的基礎上,又發展了養牛業,使玉米秸稈變廢為寶,走上了一條“種玉米—養牛—建沼氣—肥還田—種玉米”的旱作迴圈農業發展路子。他的努力,受到國家和省市縣的獎勵,被評為全省勞模,2013年被授予全國種糧大戶榮譽稱號,還上了中央電視臺。“一人富不是富。”鄉親們看到他在土地上也能幹出名堂,就紛紛向他討教。在政府的支援下,孫愛紅成立了愛紅種植合作社,示範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紛紛搞起了種植養殖和加工業。這幾年,臨近村莊山上的撂荒地少了,回鄉流轉土地種田的多了,時不時還有其他鄉鎮的同行來他這裡取經交流,鄰里鄉親忙裏偷閒還能來他的農場打工掙錢補貼家用,他終於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鄉親們致富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