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科管理層選擇大股東的底氣何在

  • 發佈時間:2015-12-21 08:40: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萬科管理層來講,在利率大週期下行、行業進入刮骨療傷的轉型期,資本的作用已經褪去了。

  資本新貴寶能係與精英扎堆兒的萬科管理層,正在上演著年末資本市場的“激情大戰”——萬科控制權爭奪戰。各方譁然,觀點紛紜。值得思考的是,股權收購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方式,也是資本市場常見的現象,過往案例很多,寶能收購也合規合法,何來如此大的爭論?

  説起萬科,業內都謂之行業領袖、行業旗幟。能夠修得如此地位,“萬科模式”功不可沒。萬科股權分散,品牌和企業形象絕佳,連續24年分紅,且其股息率(5%-6%)亦高於一般債券收益,大股東華潤始終未行“僭越”(不參與萬科經營決策),企業實際控制權掌握在管理層手中。由此,萬科的平臺成為房地産精英俱樂部,這幫精英在履行股東信託責任的同時,也在以品牌和信用最大化管理層的價值,管理層的薪酬收入和自主權在資本市場和地産界無出右者。

  但是,由於管理層不掌握具有話語權的股份比例,自然短期擴大分紅的激勵就不高,而是不斷地增加拿地、開工和銷售,萬科“宇宙第一住宅開發商”的美譽就是這樣來的。同時,在房地産新增開發空間見頂,行業其他龍頭如恒大、萬達、碧桂園等紛紛激進轉型,通過轉向體育、文化、旅遊、金融等新行業,提升股價和股東回報之時,萬科由於股權激勵不夠,在轉型上的步伐略顯滯後。

  然而,萬科不這麼認為,由精神領袖王石傳下來的企業家情懷和企業價值認知,影響著萬科前進的每一步。在“三好住宅”的基礎上,漸進向下游轉型,比如“城市配套服務運營商”,這才是萬科長期打造品牌和信用的體現。趨近於股權時代,靠資本運作和“講故事”式的轉型與萬科管理層的認知相去甚遠。由此,在行業龍頭中,只有萬科還在鍾情于傳統住宅開發,只有萬科在探索轉型上不夠大膽。

  於是,萬科的估值被踩在了地上,動態市盈率僅23倍左右。但是,在強大的品牌溢價和運營能力下,萬科儲備土地、在建工程的折現價值卻遠超市值。這些土地和在建工程,再與萬科管理層結合起來,其所實現的價值會更高。由此,萬科被“野蠻人”盯上,也就不奇怪了。不説別的,單單萬科凈資産價值(NAV)高於市值的部分,就可以讓收購者賺個盆滿缽滿。

  作為當事一方的險資,已不是我們想到的保險公司。近年來,保障功能的險資已完全蛻變成“放杠桿”的工具。特別是近年來崛起的民營保險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新貴”,成為資本市場大類資産配置最激進的主體。近年來,不管是對於非標資産的投資,還是去年以來股票市場配資、加杠桿,民營險資是主體。民營險資如此大膽,事實上是受資本暴利所驅動。

  目前,我國已由改革開放初的製造業暴利、本世紀以來的房地産暴利,轉入目前的股權暴利時代。從西方舶來的股權並購,本身是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人力、物質和管理的重新配置和優化。但在我國,近年來興起的股權並購,已經淪為通過想像力、題材式的高溢價資本運作模式,最終目的往往是實現資本暴利,不僅與實體經濟資源重配不相關,而且強化了社會一夜暴富的創業氛圍。

  對於萬科管理層來講,在利率大週期下行、行業進入刮骨療傷的轉型期,資本的作用已經褪去了,決定企業價值的是管理層的知識和智慧。這就是為何,萬科管理層有底氣來選擇大股東(因為一般來講,都是大股東選擇管理層,而不是相反)。因此,寶能與萬科管理層的爭奪是資本“一股獨大”與管理層決定企業未來的爭奪。不能認為寶能入主後,萬科模式就一定會被拋棄,但資本市場亂象讓我們無法看好新的大股東,維持“萬科模式”可能是現有條件下的最優選擇。(作者李宇嘉係深圳房地産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