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銷銜接 架起糧食流通快速路

  • 發佈時間:2015-12-21 05:33:48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糧食連年豐收,居民口糧卻需從外省大量調入,自産雜糧又急需外銷。糧食産銷銜接,實現對接市場、優勢互補——

  “世界雜糧看中國,中國雜糧看山西。”一語道出山西在小雜糧産業鏈上的地位與優勢。山西特色雜糧産品享譽海內外,然而,雖然連年豐收,但全省口糧自給率卻不足50%,居民生活必須的小麥、大米、食用油三大品種需要從外省大量調入,自産的玉米、雜糧也需要及時外銷。

  山西不是産糧大省,卻是糧食流通大省。因此,搞好産銷銜接,就成了保障糧食供需平衡、確保流通高效順暢的關鍵一環。我省連續五年召開糧食産銷銜接會,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方式,促進了省內外糧食生産、加工、貿易的精準對接,拓寬了我省玉米、雜糧的外銷渠道,保障了全省糧食安全。

  不是産糧大省 卻是流通大省

  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溫差大、光照長,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山西省有“雜糧王國”之稱。從塞北到黃河灘,都能找到雜糧的蹤影。

  汾州香、沁州黃、蕎麥、紅蕓豆……我省雜糧有莖類、麥類、穀類、薯類、豆類、糜類、黍類等七大類120多種,是全國重要的雜糧生産基地,種植面積1500萬畝左右,約佔全國的1/10,佔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的1/3。隨著穀子、蕎麥、燕麥等小雜糧生産基地建成,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年加工能力近5萬噸,雜糧名牌産品眾多,每年大約有3萬噸的小雜糧産品出口到日本、歐洲等地,成為進軍綠色食品的行列中一支極具競爭力的“生力軍”。

  在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有力支援下,近年來我省糧食生産實現了連年豐收,糧食市場保持了基本穩定。2014年全省糧食總産量達266.16億斤,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五年增長。然而,受水資源、土地等條件約束,我省糧食産需總量不足、品種結構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全省口糧自給率僅為48%左右,小麥年均缺口30億公斤,一半以上需要調入;稻穀年均缺口15億公斤,100%需要調入。食用油年均缺口7億公斤,九成需要調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玉米、雜糧産量富富有餘,每年需要外銷35億公斤以上。

  由此可見,山西雖不是産糧大省,卻是糧食流通大省,搞好産銷銜接,保障糧食供需平衡、流通高效順暢的責任重大。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糧食市場出現高産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三高疊加”,加之國內外糧價倒挂、主産區與主銷區糧價倒挂、成品糧與原糧價格倒挂等多重倒挂現象疊現情況下,做好糧食産銷銜接尤其重要和必要。

  産銷精準銜接 實現優勢互補

  超過35億公斤的玉米、雜糧要外銷,大量小麥、稻穀、食用油要調入,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解決我省多年的“産粗吃細”不平衡糧情,連續5年召開的糧食産銷銜接會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對接市場、優勢互補。

  12月2日在太原舉行的山西糧食産銷銜接會,讓省內外糧農和糧食企業趕了一次大集。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糧食企業,以及省內糧食企業共170家前來參加,涵蓋了糧食生産、倉儲、物流、加工、購銷、貿易等各個領域。會議同期舉行的5場糧食産銷銜接洽談會上,我省11個市51個小雜糧主産縣展示了糧食産品、企業、産業,66家企業進行了集中簽約。我省糧食局與天津、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5地簽訂了省際間産銷合作協議,進一步加深了區域糧食供需平衡、産銷合作工作。各省糧食企業共簽訂糧油購銷協議、合同330份,簽約糧油購銷總量61.77億公斤。

  “通過省際間糧食産銷合作和貿易洽談,大大促進了糧食經濟市場化健康發展,為省內外企業搭建健康有序的合作平臺,實現了品種調劑、優勢互補。”省糧食局局長丁文祿表示,山西糧食産銷銜接會不僅是我省糧食産需失衡的破題之舉,也為全國趟出一條解決此類問題之路。

  通過糧食産銷銜接會,不僅保證了市場供應,與糧食主産省建立了穩定的産銷合作關係,確保了我省糧食供需平衡和糧食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而且調動了農民種糧賣糧積極性,促進農戶增産增效,還極大豐富了居民主食品種,帶來更多健康、綠色的雜糧食品。最關鍵的是,通過政府搭建産銷平臺,引進優勢企業和産品,實現了省內外企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把山西玉米、雜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競爭優勢,延伸糧油産業鏈。

  沁縣的小米、五寨的紅蕓豆、靈丘的苦蕎……一場場成功的糧食産銷銜接會,讓山溝溝裏的小雜糧走出娘子關,變成百姓餐桌上的香餑餑。粗糧換細糧、土産變鈔票,糧農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綠色帶動特色 品牌拓寬市場

  “山西小雜糧在各類展銷會上供不應求,特別是苦蕎和甜蕎。”在12月2日的糧食産銷銜接會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山西雜糧具有品種多樣、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保健性強、藥食兩用等特色,加之主産區農業基礎薄弱,公害污染較輕,基本保持著生態系統的天然本色,成為山西雜糧發展的一大優勢,“用綠色帶動特色,是小雜糧堅持的發展之路。”

  以綠色為保障的前提下,我省的雜糧産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不同類型的優質雜糧生産基地初步成形。苦蕎保健品、燕麥膳食纖維粉等多種小雜糧精品,已成功進入省外市場,甚至出口國外,實現了雜糧的飲品化、主食化、保健化,受到消費者青睞。

  十多年的小雜糧發展之路,我省也有了一批響噹噹的名牌産品。沁縣的沁州黃、汾陽的汾州香、三里灣的黑色系列雜糧、山陰的燕麥片,五寨、岢嵐的紅蕓豆、平魯的紅山蕎麥、靈丘的苦蕎茶等,享譽市場。忻州是亞麻籽的重要産地,其中神池的亞麻籽種植規模大、品質好、産量高。在去年糧食産銷銜接會上,神池縣被授予“中國亞麻油籽之鄉”稱號,創下又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靈丘苦蕎系列産品的銷路不斷拓寬,精深加工後的苦蕎系列産品有苦蕎茶、苦蕎涼粉和苦蕎面。這些産品不僅在靈丘周邊各縣以及太原、北京、石家莊等大中型城市廣泛銷售,還遠銷日本。

  “沁州黃”“汾州香”小米已成為山西省小雜糧的標誌,以小雜糧為原料的山西汾酒、老陳醋更是享譽國內外市場。目前,以壽陽縣為代表的縣區玉米生産、以岢嵐縣為代表的縣區紅蕓豆、雜糧豆生産已經邁向産業化發展,發展後勁十分強勁。

  “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了雜糧産業振興計劃,把發展特色糧食産業確定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丁文祿表示,我省將著力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性強的雜糧加工企業,從貸款貼息、稅收優惠、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並在雜糧主産縣或集中産區,改造、新建一批雜糧産地批發市場,在北京等大城市設立雜糧直銷中心。目前,全省各地玉米、雜糧“種植、儲備、加工、銷售”産業化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

  本報記者 張 婷實習生 溫 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