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秘澳大利亞養老社區

  • 發佈時間:2015-12-21 00:31: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澳大利亞的人口雖然不多,但老齡化趨勢卻很嚴峻。隨著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退休狀態,養老成為一個各方關注的話題。

  對於史蒂芬·諾裏斯而言,養老是一個貫穿一生的話題。他的父母管理著一個隸屬於教堂的養老院,史蒂芬的家就在養老院旁邊,從小他的生活中就充滿著老年人,他記得母親眼含淚水為養老院裏去世的老人送終。

  這樣的成長經歷影響了史蒂芬的一生。在大學,他學習的是建築,畢業設計時他選擇的是養老院設計。他的畢業作品被一個教堂開設的養老院採用,史蒂芬就這樣在養老産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20世紀90年代,史蒂芬開始把自己的理念變成現實。他回到位於南澳大利亞州的家鄉阿德萊德,開始開發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生活小區。

  以澳大利亞普通家庭情況而言,一家有三個孩子算是平均水準,所以一般家庭都住在有著四五間臥室、前後各一個大花園的獨立房。隨著孩子長大,成家立業,老人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精力和體力不足以照料大房子,特別是大花園。

  針對這一問題,史蒂芬把養老小區的房子設計為三臥室,其中除老人的臥室外,還有一個房間可用作書房,另一間用作子女探望時的客房,客廳和餐廳的面積也較一般住宅要小。房子外面只有一個小花園,花卉和植物的品種都由物業公司説了算,因為所有花園都交由物業來打理。如果老人想搞些“自選動作”,種植自己喜歡的花草,當然也可以,但就需自己打理。

  如今,史蒂夫在阿德萊德已經開發了大大小小11個養老小區。記者不久前前往其中兩處參觀,橙色屋瓦反射著南澳溫暖的陽光,花園中的玫瑰熱烈綻放,就像小區的名字帕薩迪納顯示的那樣,一派法國南部的休閒風情。

  與一般小區相比,養老小區配備了獨立的電話系統和小區視頻監控。每個老人家裏都安裝有特殊的一鍵式電話,按一下綠色功能鍵就能接通小區值班人員,如果需要,值班人員會幫助叫救護車,而附近的救護車中心掌握養老小區的門禁密碼,可以順利進入小區接治患病老人。

  除了怕生病,老人還怕孤獨。因此,每個養老小區都有會所,裏面有門球場、游泳池、健身房、會議廳等。在記者參觀的一個小區的會所,一家旅行社正在介紹其旅遊産品,從紐西蘭和歐洲的火車之旅,到南太平洋的豪華遊輪之行,30多名老人正在認真地聽取介紹。在另一個小區,會所的陳列櫃上展示著小區門球俱樂部所獲得的大小獎盃和俱樂部成員合影。

  南澳的法律規定,購買養老村的人年齡必須超過55歲,而一旦養老村裏的老人去世,房子空了出來,也不能將其作為遺産傳給子女,而必須將産權歸還給開發商。開發商會將房子重新裝修粉刷,出售給排隊等待購買的其他老人。

  目前,南澳州政府已經把養老産業列為重點發展的十大産業之一。因為即便在澳大利亞而言,南澳州在養老産業方面也是處於前列的。南澳州長傑伊·韋瑟裏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南澳州以立法形式為養老産業確立法律框架,讓這一産業能夠規範、健康發展。

  而剛剛簽訂的中澳自貿協定規定,中國將向澳方開放養老産業,澳大利亞養老服務提供者可在華設立外資獨資的盈利性養老機構。史蒂芬很想將自己在養老小區開發方面的經驗介紹到中國。他坦言,澳大利亞的經驗肯定不會百分之百適用於中國,畢竟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相差很大,不過,他對於中國的養老市場仍保持信心。

  史蒂芬認為,中國面臨著嚴峻的老齡化問題,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兩口之家要負擔四個老人的養老,負擔十分沉重。他相信,隨著觀念的逐步開放、中國人富裕程度的提高,養老産業一定會在中國有爆發性增長,而澳大利亞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能夠派上用場。

  (徐海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