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觀察:2015年全球反恐形勢面面觀

  • 發佈時間:2015-12-20 12:5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 2015年,全球反恐形勢異常嚴峻。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索馬利亞“青年黨”等在全球各地製造恐怖事件,對世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各國如何看待恐怖主義滋生的原因,如何剷除恐怖勢力,不同地區的專家、機構提出了各自看法。

  ——阿富汗

  2015年,阿富汗國內反恐形勢極為嚴峻,除塔利班興風作浪外,“伊斯蘭國”勢力在該國也開始蔓延。以東部楠格哈爾省為例,“伊斯蘭國”活動愈發頻繁,阿富汗軍警被迫兩線出擊。

  阿政治分析人士奧馬希爾認為,阿富汗新政府成立至今,內部各派利益紛爭不斷,導致政務廢弛,恐怖勢力抬頭。恐怖襲擊事件屢禁不止,與阿富汗政府的疲弱不無關係,而一些國家在阿富汗的爭奪也加劇了這一狀況。

  奧馬希爾建議,要解決阿富汗恐怖主義猖獗的問題,政府內部首先必須團結一致,並尋求更廣泛的國際支援。

  ——巴基斯坦

  得益於政府和安全部門強力反恐,巴基斯坦反恐形勢有所好轉。

  巴和平研究院院長阿米爾·羅納認為,該國的安全基礎仍不牢固,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以及政治極端勢力在巴基斯坦依然存在,巴基斯坦反恐任重道遠。

  巴政策研究所所長哈立德·拉赫曼認為,巴基斯坦深受恐怖主義之害,一些國家利用巴基斯坦發動代理人戰爭,是造成巴基斯坦反恐形勢出現反覆的重要原因。

  拉赫曼説,世界應加強不同宗教、文明、國家和地區間的對話,制定符合共同利益的反恐戰略。同時,反對極端主義,也要消滅貧困,改善資源分配,使其更加公平合理。

  ——伊拉克

  伊拉克政治評論家納吉布·朱布裏認為,目前伊拉克軍隊打擊“伊斯蘭國”的狀況較去年及今年初的情況已有較大好轉。伊軍隊在安巴爾省、薩拉赫丁省、尼尼微省和基爾庫克省收復了較大面積的失地。

  巴格達大學政治係教授易卜拉欣·阿馬利認為,要徹底剷除盤踞在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不能僅依靠國際社會提供的軍事援助,伊拉克政府應積極開啟不同宗教派別、社會團體和政黨之間的對話,實現民族和解,盡可能團結各派別力量,盡力抑制極端思想的蔓延,同時也應積極開展政治、社會、經濟和教育改革,依靠加快重建進程、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教育水準等方式實現伊拉克社會的全面穩定。

  中東戰略與政治論壇反恐部門主管艾哈邁德·穆塔維阿指出,國際社會要聯合起來,阻斷恐怖主義的資金來源。國際社會還應加強協調,摒棄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有些國家表面稱支援反恐,暗地裏卻為恐怖組織提供資金和武器支援。

  ——敘利亞

  敘利亞也飽受“伊斯蘭國”的困擾,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問題開始外溢。

  敘政治分析人士喬治·賈布爾説,近兩年來,恐怖主義明顯抬頭,“伊斯蘭國”、“基地”等極端組織不僅在中東肆虐,還在歐美國家製造了多起恐怖襲擊,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

  賈布爾認為,恐怖主義擴張的根本原因在於歐美等國打算利用極端組織實現私利。為推翻巴沙爾政權,美國等資助反對派,借打擊極端組織之名對敘政府軍實施空襲。中東地區局勢長期動蕩、混亂,極端組織趁機不斷坐大。

  賈布爾説,隨著宗教極端思想的蔓延,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單純的軍事手段已無法根除恐怖主義。歐美等西方國家應改變對敘政策的雙重標準,與俄羅斯展開反恐合作,建立情報共用機制,國際社會也應積極配合聯合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斡旋,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

  ——肯亞

  自2011年肯亞政府出兵索馬利亞圍剿宗教極端組織“青年黨”以來,肯亞北部、沿海地區以及首都遭到該組織多次襲擊。今年4月,肯東北部一所大學遭“青年黨”武裝人員襲擊,造成148人死亡。

  肯亞安全專家本傑明·穆伊瑪認為,肯亞襲擊之後,政府在安全領域加強了不同部門間的協作和資訊共用,取得較好效果。但“青年黨”仍然頑固,政府和各界仍應保持警惕,防範潛在的恐怖襲擊。

  肯亞安全專家彼得·姆拜説,當前國際社會反恐資訊網路及相關機制的建設並不健全,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應對。國際社會應改變反恐策略,如加強社區合作、資訊共用。同時,對於貧窮、種族邊緣化等滋生恐怖主義的根源性因素,也要注重積極解決。

  ——英國、法國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德法爾熱説,在反恐問題上,法國依然面臨困難。德法爾熱認為,所有西方在中東發動的戰爭,如伊拉克和利比亞戰爭等對西方而言都是失敗的。

  英國倫敦市市長鮑裏斯·約翰遜認為,西方國家只靠空襲難以根除“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要想真正打敗“伊斯蘭國”,西方國家需要拋棄冷戰思維,與俄羅斯、敘利亞展開反恐合作。如果西方國家想“耍聰明”,可能終將一無所獲。

  ——俄羅斯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捷焦金認為,全球反恐的關鍵在於,不應僅與具體的恐怖組織作鬥爭,而應從源頭上根除恐怖主義。美國出於自身考量先後推翻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政權。動蕩、絕望、不公、貧窮導致這些國家民眾淪為難民,恐怖主義趁機作亂。

  俄羅斯總統直屬國民經濟和公共管理學院區域政治系主任施托爾説,打擊恐怖主義不能治標不治本,不僅要組成國際反恐聯盟,更要消除誤導年輕人的極端思想。

  ——美國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戰略情報諮詢公司蘇凡集團12月8日公佈的報告顯示,自2014年夏天以來,總共有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2.7萬至3.1萬人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和其他極端組織,其中20%至30%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國武裝分子最終返回了本國。

  蘇凡集團認為,法國恐襲事件可能反映了一種新趨勢,即越來越多的恐襲計劃在中東地區策劃和組織後輸出到其他國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多次表示,恐怖威脅“已進化至新階段”,恐怖主義已發展成更加難以預防的“獨狼式”襲擊。(綜合新華社記者趙乙深、張琪、陳序、王雪、楊臻、鄧耀敏、鄭斌、張建華、張繼業、陸佳飛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