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給孩子沉默的時間

  • 發佈時間:2015-12-20 06:31: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的教育教學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卻走了彎路。演講班、表演班、合唱班等這些教孩子大聲説話、學會表達的變種轟轟烈烈地登上補課班舞臺,卻少有補習班是交孩子學會沉默的。黑格爾在講到古希臘畢得哥拉斯的教育方法時,非常認同這個學派堅守的一點,那就是必要的沉默。他用睿智的語言説:“在這個學習時期,嚴令保持沉默;這一點,一般地可以説是一切教育的基本條件。人們必須從此著手,才能夠把握別人的思想;這就是拋棄自己的觀念,一般説來,這也就是學習、研究的前提。”

  黑格爾認為,對於學習,知識、公理、教義都是次要的,首要的是把握別人的思想,只有把握了別人的思想,將自己置放于偉人建造的底座上,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思維品質。而自己原先擁有的思想,無論如何,會顯得粗糙、鄙陋而低劣,要想具備高深的智慧,就要從他人那裏去汲取,這就有一個拋棄自己觀念的過程。只有一次次的拋棄,一次次的否定,才會有一次次的升騰,一次次的飛躍。他認為,這就是學習的最基本的前提——獲得智慧的前提。智慧是靠涵養獲得的,而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涵養,但若想實現涵養,卻又必須通過沉默。這就從崇高的意義上肯定了沉默的意義。

  筆者以為,黑格爾所謂的沉默,放到中國現實教育中,就是對知識的深味、涵咏、體會、遷移、內化。故而,在平時的學習中,作為老師,應該尊重沉默並且引導學生來通過沉默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有借助思考,在內心裏安靜地將所學的知識一遍遍地回味消解,才會變成自己的營養。只有通過這樣的過程,所接觸、所學習的東西才會內化為自己的涵養。一個不斷説話的人往往是不會自省、安於現狀、自我滿足、浮于表層的人;一個整天以説話為務的人,是沒有思想的人;一個急於表達的人,是沒有修養的人;一個慣於表述的人,是沒有雅趣的人。只有膚淺的小溪才會嘩嘩作響,而最深沉的大海往往是沉默的。

  可以看到,我們今天的教育,充滿著一種令人憂慮的浮躁。就我們現在流行的教育形式而言,在我們的課堂上,多的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中間卻連讓學生在沉默中思考的時候也沒有;因此,學生的回答往往或者話不對題,或者東拉西扯,或者不能深入,或者敷衍了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所有的作業也是讓學生回答的問題,應該説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也有在沉默中思考解決的作為。但是,我們的作業數量太多,重復的太多,低級的太多,放眼望去,學生都是遊走于題海之中,只求將其完成,哪有時間仔細地揣摩、琢磨、思慮支撐著那些問題的原理呢?這樣,本來一個很好的學會思考的形式,在高壓緊張之下,反而讓學生變得極為焦灼,而沉默,是需要靜心的。至於辯論,就更讓人覺得悲哀了。隨著新課程的開展,課堂討論越來越多,煞是熱鬧。但那樣的討論只是交流彼此之間膚淺的看法而已,基本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無關。

  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的教育教學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佈置作業時力求精練而有助於其思維品質的培養,在開展討論時也應儘量建立在學生思考成熟的基礎上。這是對學生學習權利的尊重。因為沒有沉默,也就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沉默,也就沒有自己的觀點;沒有沉默,也就不能真正消化知識;沒有沉默,也就不能讓思想上升為理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