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科下戰書打響房企保衛戰

  • 發佈時間:2015-12-1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寶能係一而再、再而三的強攻,始終低調處理的萬科終於發聲。昨日,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內部講話中明確態度:不歡迎寶能係成為第一大股東。在王石看來,萬科這樣具備制度化和企業信用的企業,更應該需要優質的大股東在戰略和信用體系上被精心維護,而寶能係卻在這方面與萬科氣質不符,因此三十而立的萬科將堅定地向“野蠻人”開戰。王石的此番發言或許也真切地道出了頻頻被險資舉牌的房地産企業的心聲。萬科帶頭,一場房地産企業關乎控制權、企業榮譽與命運的保衛戰已吹響衝鋒號。

  萬科不歡迎寶能係

  最新數據顯示,寶能係持有萬科的股權佔比已經達到22.45%,再度穩固了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然而王石昨日的發言卻徹底粉碎了外界“寶能係入股萬科是為財務投資”的猜想。王石直言:“你想增持萬科股票,是萬科的榮幸,但是想成為第一大股東,我是不歡迎的。”

  在王石看來,不歡迎的原因有二:一是寶能係“信用不夠”。王石稱,萬科多年來股權分散,而在此情況下卻靠著制度和團隊受到了中小股東多年的跟隨,如果寶能係通過大舉借債、強買成為第一大股東,甚至私有化,很可能毀掉萬科最為值錢的東西,那就是萬科的品牌信用,這也是萬科最大的無形資産。王石表示,由於都是在深圳發家的企業,對於寶能係知根知底,在王石看來寶能係的信用體系遠不如萬科。“一旦寶能係控股,大的投資公司、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商業評級機構會對萬科的信用評級重新調整。最近幾年,國際機構給萬科的評級是全世界地産公司中最高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融資成本非常低,一旦寶能係進來,這個大股東的背景就可能影響萬科的評級。”

  實際上,在寶能係大舉進軍萬科之時,該公司的高資金杠桿和潛在風險也成為外界詬病和懷疑的焦點。而對於這一點,王石也在發言中多次提及:寶能係購買的錢到底從哪來的?這也是萬科不歡迎寶能係的第二個理由:資金有風險。

  “萬科的股票當然可以隨買隨賣,但是一旦超過5%,就不是短期投資。短債長投,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尤其到了20%之後,拉了幾個漲停板後還在買。我和鬱亮的態度在他增持到10%的時候就一致了,現在更加明確。寶能係層層借錢,迴圈杠桿,沒有退路。一直這樣滾雪球滾下去,就像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垃圾債券、杠桿收購,一旦撐不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王石坦言。

  鉅盛華日前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顯示,在前一次舉牌增持萬科的過程中,寶能係利用了兩倍杠桿配資,加倍杠桿舉牌的風險不容小覷。而該風險不單單是針對寶能係的,一旦風險難控,萬科也必將受到牽連。

  房企開啟反擊模式

  王石表態罕見地激烈,句句透露出對於寶能係與萬科氣場不和的判斷,這或許也是被險資頻頻敲門的房地産企業內心的真實寫照。

  無獨有偶,就在昨日早間,被安邦集團瘋狂收購股權的遠洋地産發佈公告稱,捍衛中國人壽第一大股東之位。遠洋地産昨日公告披露,根據該公司存置的最新記錄,遠洋地産的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透過附屬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遠洋公司22.53億股股份。

  這意味著,按照當前遠洋股價計算,安邦集團在增持至29.98%之後,距離遠洋地産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的股本仍差180多萬股。但即便中國人壽以微弱優勢保持遠洋地産第一大股東之位,但圍繞大股東之爭已陷入白刃戰。

  實際上,正如王石所説,上市房地産企業對於“野蠻人”的恐懼並非來自於財務投資,而是更加忌憚險資的入股帶來股權的變動,觸及目前公司管理層甚至顛覆企業的控制權。

  就在幾天前,安邦首次接盤遠洋原第二大股東南豐集團所持有的遠洋地産20.5%股本時,遠洋曾做出明確回應稱,“此次股份轉讓不會對公司日常運營産生影響”。遠洋同時表示,遠洋地産是一家戰略清晰、運營成熟的上市公司,未來將會繼續堅持既定步調,保持穩定發展。但人們有理由相信,按照目前遠洋地産股權結構改變後的格局,無論第一大股東是誰,至少安邦取得的股份已與中國人壽等量齊觀,未來雙方在圍繞第一大股東地位爭鬥的同時,安邦必然也要求在企業中權益相應得到增加,不排除在企業人事及發展戰略上提出進一步要求,若真正觸及企業管理,再加之新老股東間的氣場不和,那麼最終遭殃的還是房企本身。

  對此,王石也有明確解讀。在他看來,寶能係不缺錢,但是相較于原第一大股東華潤,卻缺少很多可以幫助萬科的素質。王石指出,作為原第一大股東的華潤,不僅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為國際化公司的華潤,也為正在向國際化進發的萬科提供了借鑒和幫助,而在這一點上,寶能係卻無法給予。這也使得王石不得不向寶能係説“不”。

  雙方爭鬥才剛剛開始

  憑藉“錢多”,險資對於入股大型房地産企業樂此不疲,然而可能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些房地産企業也並不會坐以待斃,從萬科開始,房地産企業的自我保衛戰或許已經打響。

  “他們增持到30%之後,可能會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另外還可能在社會上散佈我和鬱亮不和的謠言,或者用其他方式分化瓦解萬科管理層和員工,這些手段都是無用功。”王石雖然並未透露對抗寶能係的具體作戰方略,但是卻已向外界明確傳遞了必戰的決心:“現在寶能係一味倚靠資本的力量,但是社會已經到了依靠知識、依靠信用的時代。一旦你影響到萬科品牌的信用,影響到萬科的客戶,影響到萬科上下游産業鏈,這個時候只能説對不起,我們要為萬科的信用、為萬科這個品牌而戰,為中小股東而戰。”

  實際上,雖然萬科對於寶能係一直以來採取低調回應的態度,但是反擊卻也在悄然進行。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寶能係”旗下鉅盛華發出《關注函》,一連拋出了收購萬科股份的九大關注事項,要求鉅盛華及財務顧問在12月14日前答覆並給出證明文件。12月15日,前海人壽一致行動人鉅盛華正式就深交所的關注函做出回復。分別對增持萬科的資訊披露、資金來源、是否擁有七個資管計劃的行使表決權等焦點問題做出答覆。寶能係的回復算不上滴水不漏,但並無明顯破綻,再次將皮球踢回萬科方面。

  對於此次回合,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面對“野蠻人”的侵入,房地産企業更應該選擇利用法律法規尋找破綻。“如目前關於寶能係的收購,其實也有一些對它是否合規的做法進行了質疑,房企應該在這方面注意找漏洞,檢驗其收購程式、操作是否合規或許是一個方法。”不過嚴躍進也提醒,對股權過於分散的企業而言,遭受“野蠻人”的伏擊未來仍是大概率事件,一場房地産企業與資本“野蠻人”之間的戰爭才剛剛拉開帷幕。

  北京商報記者 董家聲 阿茹汗

  市場關注

  萬科手握哪些底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萬科手中並非缺少對抗的工具。首先,萬科與原第一大股東華潤之間一向保持了親密的合作關係,華潤的增持是可以被寄予希望的。此外,萬科目前正在實施的百億元股權回購計劃,也是該公司的回擊方式之一。按照回購預案,萬科的總股本將減少,股東持股比例則相應上升。萬科股東之一的萬科合夥人若在回購中不減持,回購後的持股比例將從4.14%上升至4.43%。

  此外,也有市場分析指出,萬科還可以通過定增稀釋股權來予以對抗。甚至有聲音認為,最壞的情況下萬科還可推出“毒丸計劃”(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毒丸”在2006年曾幫助新浪阻擊盛大的收購計劃。根據該計劃,當盛大及其關聯方再多收購0.5%的新浪股份,則現有股東有權半價購回新浪普通股股份,重新取得對新浪的控制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