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法治化營商環境成核心競爭力

  • 發佈時間:2015-12-17 18:57: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廣州12月17日電(記者葉前)靠什麼吸引投資?過去,不少地方政府的最大賣點是土地稅收優惠,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片區的數萬家企業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一項針對區內外資企業的調查顯示,超過7成企業在選擇前海作為投資地時最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從“特事特辦”到“公事公辦”

  公事公辦本意按制度辦、不講私人情面,但卻一度被當作官員冷漠、不作為的表現,企業都願意追求超越一般規則制度的“特事特辦”。如今,“最好就是公事公辦”卻成為企業的共同心聲。

  “特事特辦、一事一議都不符合自貿區所要求的與國際接軌的規則機制。自貿區的遊戲規則是,制定一個準入標準,只要符合標準,外資、國資和民資都一樣的待遇。”廣東自貿區前海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説。

  跨境電商是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熱門新業態,既有京東國際、1號店、聚美優品、蘇寧雲商、唯品會、噹噹網、天貓國際等電子商務巨頭企業,也有註冊資本僅100萬元的中小企業。

  “投資無論大小,交齊材料就可以備案,備案了就可以開展業務。”南沙自貿辦潘玉璋説。廣州在全國率先試行了跨境電商備案管理制度,目前,已有4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

  2015年2月,廣東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試點省份。5月,前海片區實施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即“負面清單”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之外的外資企業,在前海註冊由審批改為備案。

  廣東省政府出臺了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三張清單,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岸明説,政府部門不能“亂伸手”,企業也不需“動歪念”,政府行政審批所有環節走向公開透明,真正實現“無差異審批”,無論是誰,一律公事公辦,按規定時限辦結。

  法治先行成核心競爭力

  新區往往先行一步的是基礎設施建設,而在廣東自貿區三個片區,先行的除了水電路網,還有法治。

  2013年,作為適應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法治需求,全國第一家按法定機構模式治理的仲裁機構——深圳國際仲裁院在前海設立,境外仲裁員來自40多個國家或地區,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此後,全國唯一一家跨境調解聯盟——粵港澳調解聯盟,也在自貿區應運而生。14家聯盟成員中,有6家香港和1家澳門調解機構。

  內地首家粵港聯營的華商林李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新強説,完善國際化的仲裁和調解機制是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一步。

  目前,自貿區法院已探索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設立專門的審判組織和機構,集中審理與自貿區改革措施相關的各類商事案件。前海法院、橫琴法院經授權分別集中管轄深圳、珠海全市第一審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珠海中院設立橫琴片區智慧財産權巡迴法庭。

  中國政法大學最新發佈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5》顯示,廣東在十強中佔有三席,深圳、廣州分別居第一、第二位。

  “法治環境正在成為自貿區乃至廣東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一個獨特的競爭優勢。什麼對營商環境才是最重要的?説到底還是法治。”陳岸明説。

  如今,以自貿區為代表的法治示範區,早已告別給稅收、土地、資金優惠政策,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建設對標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釋放“法治紅利”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廣東一系列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動作正顯現“魅力”。

  在自貿區,法治環境“獨領風騷”,帶來了企業入駐的高峰,以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科技服務等為代表的産業集群在這裡落地生根。

  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前海註冊企業55.6萬家,註冊資本合計近3萬億元,其中,港資企業2743家,世界500強企業61家。1-9月,片區累計增加值765.62億元,同比增長50%。

  更值得注意的是,優質的大企業佔比很高,超過十分之一的企業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企業活躍度也超出想像,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註冊企業超過200家的快速增長情況下,開業率仍達到21%。

  一組數字表明瞭新常態下國內第一經濟大省的活力。截至10月底,廣東辦理備案項目超過6000個,總投資近1.4萬億元。由於民資涌動,今年以來廣東的投資保持平穩快速增長,1—9月完成19985億元,增長17%,高於全國增速6.7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東正在加速構建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以自貿區建設為核心的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