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綜述:城市功能轉移和外遷讓東京大而有序

  • 發佈時間:2015-12-17 13:4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藍建中 劉秀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東京12月17日電(記者藍建中 劉秀玲)作為全球著名的大都市,東京聚集了日本十分之一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東京被評為全球最便利的城市之一。擁有密集人口的東京如何擺脫嚴重擁堵等“大城市病”困擾?幾十年前開始實施的“副都心”“新都心”建設功不可沒。

  上世紀50、60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東京人口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首都功能過度集中于東京站附近的城市中心區,導致交通擁堵情況嚴重,東京甚至曾一度被冠名“通勤地獄”。為解決這一問題,東京陸續興建了7個“副行政中心”(“副都心”)並帶動周邊縣域建設“新都心”,以有效分攤首都城市功能。

  1956年4月,日本出臺《首都圈整備法》,通過轉移政府機構和吸引企業入駐等做法,首先在澀谷、新宿和池袋建成“副都心”。隨後,在1982年,日本又興建了包括上野、淺草等在內的3個“副都心”;1995年,東京的“副都心”達到7個。這些“副都心”內大型複合設施、公園、醫院、大型商場、大型公司總部、酒店、公寓樓等一應俱全,同時各具特色。這些“副都心”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與東京其他地區相連。

  與此同時,東京還注重向周邊地區轉移首都部分功能,帶動周邊縣域建成“新都心”。目前,東京周邊“新都心”包括北部埼玉縣埼玉“新都心”、南部神奈川縣橫濱港未來21、東部千葉縣幕張“新都心”。這3個“新都心”距離東京約30公里,乘坐電車均可在30至40分鐘內抵達東京市中心。如今,東京都以及與其鄰接的埼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組成“一都三縣”首都圈,人口近4000萬,是世界人口最多的都市圈,經濟規模在世界都市圈中首屈一指。

  最近,東京又將“品川”“秋葉原”“羽田”這3處兼具交通、經濟、商業功能的地區作為“新據點”進行進一步開發,還在東京市中心23個特別區以外的近郊興建住宅,以吸引東京工薪階層入住。

  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日本還在東京等都市圈郊外大力興建以住宅為核心、具有多重功能的複合型新城,並通過建設築波科學城,向地方轉移了大批國立研究機構。如今,築波這座人口不足21萬、面積284平方公里的小城,是日本研究機構和人才最密集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散首都功能的同時,日本借機大幅改善公共環境,將企業和機構外遷後空出的地皮用作城市綠地,在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的同時,減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寸土寸金的東京,綠地、公園和兒童遊戲場隨處可見,首都功能分散帶來的是更為宜居的環境。當然,便捷的交通體系在確保城市有序運作上也必不可少。從各個“副都心”“新都心”到東京市中心,交通極為便利,既有輕軌電車,也有高速公路。

  截至今年10月,東京都人口為1349萬。23個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達14849人,豐島區、中野區、荒川區則超過2萬人。與上世紀50、60年代相比,雖然現在東京人口增長了500萬左右,但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在東京並無明顯病症,多個“副都心”與“新都心”的存在,使得東京圈大而有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